金眶鸻

Little Ringed Plover Charadrius dubius

金眶鸻(英文名:Little Ringed Plover,学名:Charadrius dubius),是鸻形目鸻科鸻属的鸟类。精致的小型鸻,身长约为16厘米。最显著的特征是亮黄色的眼圈,以及繁殖期成鸟的淡粉色腿和前额大片白斑。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内陆亚北极地区至热带、印度次大陆、东南亚、菲律宾、新几内亚和俾斯麦群岛。

外形特征:成年金眶鸻拥有灰色至棕色的背部和翅膀,白色的腹部和胸部,以及一条黑色的颈带。头部呈褐色,前额白色,眼睛周围有黑色面罩,上面有白色条纹,以及短而暗的喙。腿肉色,脚趾全部有蹼。繁殖期成鸟与非繁殖期成鸟的羽色差别不大,但幼鸟的上体橄榄棕色,边缘有浅色毛缘。不同亚种在大小和喙的颜色上有差异。

鸣叫特征:发出清脆的‘peu’叫声,与相似的长嘴剑鸻截然不同。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的湖泊、河流岸边以及附近的沼泽、草地和农田地带。常单只或成对活动,偶尔集成小群。主要食物包括昆虫、蠕虫、蜘蛛、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5月至7月,营巢于河流、湖泊岸边或河心小岛及沙洲上,巢由沙地上刨出的圆形凹坑构成,或利用自然凹窝。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24-26天,由雌鸟承担孵卵,雄鸟在巢附近警戒。雏鸟早成性,出生后不久即可行走。

区别辨识:剑鸻的区别在于金眶鸻具有一条完整的黑或褐色胸带,腿黄色;与半蹼鸻的区别在于金眶鸻的胸带和黄色腿,以及更小的体型;与长嘴剑鸻的区别在于黄色眼圈和无翼上的横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亚大陆内陆亚北极地区至热带,印度次大陆,亚洲东南部,菲律宾,新几内亚和俾斯麦群岛;非繁殖期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东南亚、印尼群岛。

其他:自19世纪晚期以来,欧洲的数量可能大幅下降,由于洪水调控导致栖息地丧失。但在20世纪30年代后,尤其是在1960年代后期,西北欧的数量有所增加,与人造栖息地的发展有关,如砂石坑。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金眶鸻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