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嘴剑鸻(英文名:Long-billed Plover,学名:Charadrius placidus),是鸻形目鸻科鸻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鸻科鸟类。分布广泛,自东亚至南亚,包括中国东北、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等地。以其独特的长喙和尾巴著称,体长约18至21厘米,重约41至70克。
外形特征:长嘴剑鸻具有灰褐色背部和白色下体,头部前额白色,带有黑色颈环,领部和眉纹白色,但无金眶鸻的黄色眼圈。两性外观相似,但雄鸟的黑色前额带和胸带通常比雌鸟宽大。黄色眼圈比金眶鸻窄。非繁殖季节成鸟的头部和胸部图案较暗淡,且具棕色眉纹。幼鸟类似非繁殖成鸟,但缺乏成鸟的黑色前额和胸带,且胸带可能几乎完全缺失。
鸣叫特征:长嘴剑鸻的叫声清脆金属般,最常听到的是飞行中的长滑音‘peeeuw’,持续约0.25秒。在繁殖地展示飞行时,会发出一系列20到30个哨音,音量和音调逐渐增强然后减弱。
生活习性:长嘴剑鸻栖息于河流、湖泊边缘的砾石、碎石或岩石区域。分布广泛,包括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韩国和日本,以及印度东北部等地。它们主要在河流、湖泊、海岸、河口、水塘、水库岸边和沙滩上活动,也出现在水稻田和沼泽地带。以单独或小群体活动,常沿水边边走边觅食,以昆虫、幼虫、蚯蚓、螺、蜘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嫩芽和种子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三月中旬开始,持续至七月。在砂石地面或河漫滩上筑巢,巢穴为地面凹坑,无额外衬垫。每窝产卵3-4枚,颜色为灰色,有细小的深色斑点,由双亲共同孵化,孵化期为27-29天。
区别辨识:长嘴剑鸻与金眶鸻及剑鸻相比,嘴和尾较长,白色翼上横纹不如剑鸻粗大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亚地区的河岸温带西伯利亚东南部,从北海道至九州北部,朝鲜半岛北部至中部,中国东北部、中东部,以及印度东北部。非繁殖期间分布至尼泊尔中部、印度东北部、中国南部和东南部、朝鲜半岛南部、台湾、泰国北部和越南北部。
其他:长嘴剑鸻在全球范围内数量稳定,但在一些地区面临栖息地丧失的威胁,特别是在日本,过去20年里,其栖息地减少了17%。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长嘴剑鸻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