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白颈鸦(英文名:Pied Crow,学名:Corvus albus),是雀形目鸦科鸦属的鸟类。以黑白相间的外观著称,分布区域从毛里塔尼亚至苏丹和索马里,南至南非南部,包括阿尔达布拉群岛(西南印度洋塞舌尔)、科摩罗群岛、格洛里奥萨群岛(马达加斯加西北部)、胡安·德诺瓦岛和欧罗巴岛(马达加斯加中部和南部西面,莫桑比克海峡)以及马达加斯加。
外形特征:非洲白颈鸦体型较大,约45厘米长,体重在400至700克之间。其特征为中等长度的尾巴,尾羽向尖端逐渐变细,喉部羽毛稍长且大多尖锐。头部、颈部和上胸部呈黑色,带有蓝紫色光泽,与白色衣领形成鲜明对比,白色衣领在背部下方加宽,延伸至胸部和前腹侧。其余部位(下背至尾上覆羽)和下体部分呈暗淡、光泽较少的黑色。上翼和尾巴为黑色,带有蓝紫色光泽。虹膜深棕色,喙和腿均为黑色。两性相似。幼鸟头部、翅膀和尾巴的黑色光泽不如成鸟,头羽和尾下覆羽较短且‘松散’,身体上的黑白分界因灰色羽毛尖而变得模糊。与Edith's crow杂交的个体表现出灰色阴影的变化,或身体上的斑点胸和衣领区域。
鸣叫特征:常见叫声为典型的乌鸦‘呱呱’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地带,包括草地、开放林地、森林空地、稀树草原、河岸和湖岸。接近人类居住区,如农场、村庄甚至城镇和城市附近觅食。经常光顾垃圾堆和屠宰场。避开浓密森林、沙漠和高度山区。从海平面向上到埃塞俄比亚的3700米,但在较低海拔更为常见。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随当地雨季而变化,一般为一夫一妻制,可能终身配对。独巢筑巢,巢由两性共同建造,耗时11-12天,由树枝、根甚至电线构成,内部有深杯状的泥、粪、羊毛、绳子和草类衬垫。巢通常建在高树叉上,或电话杆、铁塔、风车甚至高楼,偶尔在悬崖边缘。每年在同一地点重新筑巢。每窝产卵1-7枚,多数为4或5枚;两性共同孵化,雌鸟承担75-80%的工作并在夜间持续孵卵,孵化期18-19天;雏鸟由两性喂养,雄鸟单独喂养最先孵化的雏鸟几天,而雌鸟继续孵化剩余的卵,育雏期35-45天。巢偶尔会被大斑凤头鹃寄生。
区别辨识:与非洲渡鸦相比,非洲白颈鸦体型略小,有白色胸和腹部,喙较黑且更纤细。与东非褐颈渡鸦(矮乌鸦)在非洲之角相遇时能杂交。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非洲白颈鸦遍布撒哈拉以南非洲,从毛里塔尼亚至苏丹和索马里,南至南非南部,包括阿尔达布拉群岛、科摩罗群岛、格洛里奥萨群岛、胡安·德诺瓦岛和欧罗巴岛以及马达加斯加。在马达加斯加低洼地区常见,高原上分布较为稀疏。
其他:在南非被视为次要害鸟,17%的农场有销毁巢穴的政策,使用毒药控制数量。肯尼亚海岸,特别是在蒙巴萨附近,不断增加的家鸦似乎正在排挤这种乌鸦,被较小物种的驱赶行为所困扰。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非洲白颈鸦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