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渡鸦

White-necked Raven Corvus albicollis

非洲渡鸦(英文名:White-necked Raven,学名:Corvus albicollis),是雀形目鸦科鸦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渡鸦,长约50至54厘米。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在颈部后方有一块白色楔形斑。广泛分布于东非和南部非洲的山地和丘陵地带。

外形特征:非洲渡鸦体长50至56厘米,重762至1157克。拥有短尾巴和宽基部翅膀,鼻须呈扇形向上弯曲,几乎遮盖上喙基部的三分之一,喉部羽毛尖而略分叉。头部、颈部和下体为黑褐色,带紫色光泽,眼周更黑;颈背有大块白色斑纹,延伸至颈部侧面;前颈和胸部羽毛边缘常有白色,形成不明显的胸带;其余羽毛包括翅膀和尾巴为煤黑色,带绿色光泽,磨损后整体变为暗棕色。虹膜深棕色,喙黑色,尖端象牙白,腿黑色。雌雄相似,幼鸟缺乏喙尖白色,较成鸟暗淡,颈背白色斑纹有时有暗色条纹,颈部和胸部散见白色羽毛。

鸣叫特征:叫声为粗糙的‘krrraw’声,类似普通渡鸦,但音调更加沙哑。

生活习性:栖息于丘陵和山区,偏好较为丰富的生境而非荒芜地带。常见于草地、崎岖的山丘、峡谷和开阔的山林。海拔高度主要在1000至3000米之间,但在南非低至海平面,甚至在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高达5800米。以昆虫、小型脊椎动物为主食,偶尔吃植物材料。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形成多达150只的大群。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肯尼亚为10月至12月,在乌干达为8月至10月,南部非洲为8月至12月。一夫一妻制,长期配对。巢筑于悬崖裂缝或树上,由树枝搭建,内部铺垫羊毛、草、破布、羽毛和毛发。每窝产卵2至7枚,平均孵化期19至21天,主要由雌鸟孵化。幼鸟主要由雌鸟喂养,雄鸟偶尔参与,离巢期21至28天。

区别辨识:厚嘴渡鸦相比,非洲渡鸦尾部较短,喙较小,颈背部白色斑纹更明显。与非洲白颈鸦相比,体型更大,喙更厚重,白色较少。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乌干达、肯尼亚西部至南非南部,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北部和西部、津巴布韦大部分地区(除西部)、斯威士兰和莱索托。在博茨瓦纳东部有记录。

其他:因捕杀羊羔的习惯,在部分地区被视为害鸟,遭到猎杀和巢穴破坏。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非洲渡鸦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