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鸻

Collared Plover Anarhynchus collaris

领鸻(英文名:Collared Plover,学名:Anarhynchus collaris),是鸻形目鸻科弯嘴鸻属的鸟类。属于鸻科,小型的涉禽,体型约18厘米长,重约35克。广泛分布于美洲热带至温带的海岸和河岸,从墨西哥中部到智利和阿根廷。其特征包括黑色的胸带,白色的前额和棕色的背部,腿部呈黄色。

外形特征:领鸻是一种小型的滨鸟,全长约18厘米,体重25.8-42克,翼展36-39厘米。具有狭窄的黑色胸带、黑色前额条纹和眼周,上体羽毛边缘呈栗色,中央冠部有淡栗色。与C. nivosus相比,领鸻没有眼后的暗色条纹,上体颜色更深更棕色,喙相对长而细,腿呈黄褐色。雌雄相似,但雌鸟的栗色可能较少,黑色区域有时呈褐色。幼鸟无胸带,两侧有土褐色斑块,头部无黑色,背部羽缘呈浅色。

鸣叫特征:领鸻相当健谈,最常听到的叫声是短促而强调的“pit”或“chit”,与厚嘴鸻类似,还有短促的颤音“pi-drr”。在兴奋时,这些音符会快速连续发出。展示飞行时,会发出重复的口吃声“pi-pi-ddddrrr...”。

生活习性:领鸻栖息于沙质海滩、内陆和河口湿地、河岸和池塘,偶尔出现在开放的沙质稀树草原。已记录到海拔1500米的内陆地带。它通常是定居的,或大部分时间定居,但在某些地区,如萨尔瓦多,它被认为是稀有的迁徙鸟种,秋季在7月底至12月初出现(10月底数量最多)。在委内瑞拉内陆和巴西北海岸报告了短距离的季节性迁移。在南美洲,似乎在冬季比夏季更常见于海洋海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随纬度变化:墨西哥西部11月至12月;在伯利兹发现带有卵的巢穴(5月);哥斯达黎加3月至6月;哥伦比亚南部8月和北部3月至4月;厄瓜多尔东部3月;巴西9月至12月,以及次年9月至1月间孵化的小鸟;阿根廷10月至12月中旬。巢穴通常是一个简单的无衬里的凹坑(60-80毫米宽,25-50毫米深),距离水边可达150米。巢中通常有两枚蛋,但也有单蛋和三蛋的情况。蛋呈奶油色,有黑色或咖啡色的斑点和线条。

区别辨识:雪鸻相似,但后者颜色更淡,腿色较暗,且不会形成完整的胸带。Semipalmated Plovers更大,喙较粗,有浅色颈环。领鸻因缺乏浅色颈环而得名。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新热带地区的沿海和河流地带:从墨西哥锡那罗亚州和塔毛利帕斯州南部(但不包括尤卡坦半岛),中美洲沿海,尼加拉瓜湖周围和巴拿马运河区;哥伦比亚北部和委内瑞拉,委内瑞拉北部岛屿,特立尼达岛,智利北部沿海和阿根廷中部。

其他:领鸻的分布范围正在智利沿岸扩张。旅游业在物种分布范围内某些地区的增长可能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领鸻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