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鸻(英文名:Snowy Plover,学名:Anarhynchus nivosus),是鸻形目鸻科弯嘴鸻属的鸟类。小型的鸻科弯嘴鸻属鸟类,以其独特的繁殖系统和濒危状态而闻名。广泛分布于美洲的海岸线和内陆盐湖边,尤其在北美的太平洋沿岸和墨西哥湾地区。雪鸻拥有淡褐色的上体和白色的下体,最显著的特征是在繁殖季节雄鸟头部的黑色斑块和耳侧斑点。
外形特征:雪鸻体长15-17厘米,体重34-58克,具有一双相对长的灰色至黑色腿。繁殖季节的雄鸟具有明显的黑色冠纹、耳羽和颈侧斑块,雌鸟的这些部位可能呈现棕色或黑色。雌雄个体在非繁殖季节外观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繁殖季节雄鸟的鲜艳标记。幼鸟的上体有棕色到黑色的斑点,下体白色。
鸣叫特征:雪鸻的典型叫声是一连串重复的“tu-wheet”,这种叫声在多种情境下发出,包括领土宣告、求偶、威胁和警报。
生活习性:雪鸻栖息于开阔的沙滩和盐湖岸边,偏好植被稀少的环境。它们以沙中的无脊椎动物如甲壳类、蠕虫、甲虫和苍蝇为食,通过视觉搜索和快速移动来捕捉猎物。雪鸻在日间和夜间都可能觅食,能够适应淡水和咸水环境。
生长繁殖:雪鸻实行一种罕见的多配偶制,雌鸟在幼鸟孵化后不久会离开,寻找新的伴侣再次繁殖。雄鸟负责照顾幼鸟。它们在沙地上挖掘巢穴,每窝通常产三枚卵,孵化期23-49天。幼鸟出生后几小时就能行走和游泳,由父母带领至觅食区。
区别辨识:雪鸻与管道鸻、项圈鸻、半蹼鸻和威尔逊鸻在外形上有明显区别,可通过其细长的全黑喙、灰色至黑色的腿以及独特的“断开”的颈带进行区分。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雪鸻繁殖于北美华盛顿州沿海至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内陆从萨斯喀彻温省至美国加州和德克萨斯州中部,墨西哥湾沿岸至尤卡坦半岛,墨西哥内陆中部,巴哈马南部至维尔京群岛,以及秘鲁至智利中南部。在中美洲北部沿海为非繁殖区。
其他:雪鸻因其栖息地破坏、人类干扰和入侵物种的影响,数量正在减少,特别是在北美的太平洋沿岸和大平原地区。保护措施包括划定保护区、控制捕食者和恢复栖息地,这些努力在某些地区已取得局部成功。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雪鸻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