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胁田鸡(英文名:Band-bellied Crake,学名:Zapornia paykullii),是鹤形目秧鸡科小田鸡属的鸟类。越冬于东南亚和大巽他群岛。具有橙色的脸、喉、胸和黑白条纹的胁部,背部灰褐色,与白喉斑秧鸡和红腿斑秧鸡有所区别。
外形特征:斑胁田鸡体型中等,约20-22厘米长,雌雄外观相似,仅雌鸟的下体暗条纹为棕色而非黑色,覆羽上的白色标记可能不那么明显。初级飞羽外侧有斑驳的白色,大覆羽和中覆羽的白色尖端有时不明显或缺失。上体棕色,头胸腹部橙色,两胁具黑白条纹,与白喉斑秧鸡相比,腹部两胁处无条纹。
鸣叫特征:斑胁田鸡的叫声独特,类似间歇性的鼓点或木质响铃声,通常在黄昏、黎明和夜晚频繁发出。
生活习性:斑胁田鸡栖息于低山丘陵和草原地带的水边,如湖泊、溪流和沼泽附近的草地。迁徙季节出现在沿海和农田地带。夜行性,主要在夜间和晨昏活动,善于奔跑,较少飞行。食性包括叩头虫、毛虫、昆虫幼虫、蜗牛、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果实与种子。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5月至7月,巢建于地面凹陷处,呈浅盘状,位于干燥高地处,以细枝和草茎为衬垫,每窝产卵6-9枚,卵近椭圆形,淡土褐色,具白色斑点。
区别辨识:斑胁田鸡与白喉斑秧鸡的主要区别在于翼上有白色横斑,与红腿斑秧鸡的区别在于白色横纹较细。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保护级别:Ⅱ级(2021.02.05)。
地理分布:繁殖区位于欧亚: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部。越冬区遍及亚洲东南部和大巽他群岛。
其他:斑胁田鸡因生境丧失而逐渐稀少,需要紧急调查其状况和分布,特别是在越冬范围。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斑胁田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