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淡背地鸫

Sichuan Thrush Zoothera griseiceps

四川淡背地鸫(英文名:Sichuan Thrush,学名:Zoothera griseiceps),是雀形目鸫科地鸫属的鸟类。这里是它的主要繁殖地。这种地鸫在冬季会迁至越南西北部。曾被认为是淡背地鸫和平背地鸫的同种,直到2016年才被确认为独立物种。

外形特征:成鸟头部前至颈背呈暗灰褐色,与温暖的赤褐色上体形成对比,翅膀和尾巴同样为赤褐色。眉线白色,颊纹灰白,喉部至上胸部白色,下喉至腹部为淡黄色,带有密集的黑色新月形斑点。虹膜深棕色,眼圈白色宽大,喙角暗至黑色,基部较浅,腿肉黄色。雌雄相似,幼鸟整体较暗淡,背部至肩部有浅色条纹,下体颜色更偏黄。体长约25-27厘米。

鸣叫特征:歌唱缓慢而优美,包含拉长的丰富清晰音符和较短的薄音,几乎不含刺耳或粗糙音调,比喜山淡背地鸫的歌声更丰富、更深沉、更具音乐性,音节平均更长,频率带窄,中频低,峰值频率低。

生活习性:栖息于中国四川北部和中部的密集丘陵和山地森林,偏好浓密的林下植被和针叶树丛。在地面阴影处觅食,翻转落叶和腐烂植被,探查土壤,主要以各种节肢动物、蜗牛和其他类似无脊椎动物及部分植物物质(如浆果、种子)为食。非繁殖季节的行为尚不明确。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可能为4月至7月,具体繁殖细节未知,但预计与淡背地鸫相似。

区别辨识:淡背地鸫相比,具有灰色的冠顶和更厚重的喙;与长尾地鸫的区别在于尾部较短,无显著的‘耳罩’。与淡背地鸫幼鸟的区别在于喙更深,冠顶更暗,上体更赤褐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当地较为常见,目前未识别到对该物种的威胁,因此认为其种群稳定。需要进一步的野外研究。

地理分布:繁殖于中国中南部,尤其是四川北部和中部的密集丘陵和山地森林。冬季迁徙至越南西北部。

其他:2016年前,四川淡背地鸫被归类为平背地鸫的亚种之一,后被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四川淡背地鸫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四川淡背地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