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塚雉

Dusky Megapode Megapodius freycinet

暗色塚雉(英文名:Dusky Megapode,学名:Megapodius freycinet),是鸡形目冢雉科塚雉属的鸟类。中等体型、长约41厘米(16英寸)的黑色塚雉,具短尖的冠羽、裸露的红色面部皮肤、深色腿脚、棕色虹膜和暗棕色带黄色的喙。性别相似。这种陆栖物种居住在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和四王群岛的森林和沼泽地带,包括红树林。像其他塚雉一样,在由土壤、树叶、沙子、砾石和树枝混合而成的大土堆中筑巢产卵,土堆直径可达11米(36英尺),高度近5米(16英尺)。暗色塚雉在广泛分布范围内相对常见,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最低关注等级。

外形特征:暗色塚雉具有中等大小的体型,体长约为41厘米(16英寸),全身覆盖着均匀的黑褐色羽毛。头部有明显的冠羽,腿脚呈黑色至暗绿色橄榄色。雌雄两性在外表上几乎无法区分,幼鸟比成鸟略显暗淡,面部羽毛更加完整。成年鸟的羽毛边缘呈现出暗铅灰色,赋予头部和身体一抹蓝灰色调。额头和眼窝周围裸露,仅覆盖有短而黑的刚毛状羽毛,耳羽稀疏。头顶后部(枕部)的羽毛有时会略微延长,形成短而宽的冠羽,冠羽尖端稍有指向性,但其形态从明显到几乎不存在都有变化。

鸣叫特征:暗色塚雉经常发出的歌声是一声响亮上升的哨音“keey-keey”,有时后跟着较为柔和、下降、波动的“kwolooooor”。成对的鸟通常会合唱。

生活习性:暗色塚雉栖息于低地森林,最常在地面单独或成对觅食。它在石灰岩丘陵森林中出现的高度范围从大约100米到450米,记录显示它在巴干岛可高达600米。在米苏尔岛上,该物种既在海滩附近繁殖,也在内陆深处繁殖。与福尔斯特塚雉相比,暗色塚雉更频繁地出现在较湿润的生境中。

生长繁殖:暗色塚雉在土壤、树叶、沙子、砾石和树枝混合而成的大土堆中筑巢产卵,土堆直径可达11米,高度近5米。关于繁殖的其他详细信息目前尚未提供。

区别辨识:暗色塚雉与福尔斯特塚雉的区别在于后者头部皮肤颜色更鲜艳,拥有明显的肉垂和头冠。在瓦伊盖奥岛上,它与瓦伊盖奥刷鸡的区别在于后者头部颜色更鲜亮、脸部有肉垂和头冠。与橙脚塚雉相比,暗色塚雉的颜色更深,头部皮肤颜色不是黄色或橙色,尾巴相对较短,但跗跖、趾和爪较长。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暗色塚雉分布在印尼摩鹿加群岛北部、中部以及四王群岛(位于新几内亚西北部)。在这些岛屿群中,它们在红树林、沼泽林地和萨果沼泽的边缘以及湿地常绿森林的低地生活,通常海拔低于300米,但在瓦伊盖奥岛可达400米。在哈马黑拉岛,暗色塚雉在石灰岩丘陵森林中被发现的高度范围从约100米到450米,巴干岛的记录显示它可高达600米。

其他:暗色塚雉曾被一些权威机构归入其他几种塚雉,如尼柯巴塚雉菲律宾塚雉苏拉塚雉瓦努阿图塚雉、新几内亚塚雉、比亚克塚雉红斑塚雉橙脚塚雉。然而,现在它被普遍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暗色塚雉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