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腿渔鸮

Tawny Fish Owl Ketupa flavipes

黄腿渔鸮(英文名:Tawny Fish Owl,学名:Ketupa flavipes),是鸮形目鸱鸮科渔鸮属的鸟类。别名: 黄脚鸮、毛脚鱼鸮,大型罕见的猫头鹰,具有黄色的眼睛和独特的黄色腿脚。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东南亚地区,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区茂密森林旁的溪流畔,属于留鸟。作为古北界的特有鸟类,黄腿渔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黄腿渔鸮拥有宽阔的黄色眼睛和朝向侧面的耳羽,体长48至58厘米,体重平均约2.4千克。上体呈橙红色或黄褐色,带有宽大的黑褐色条纹,肩羽和翼覆羽带有多量的淡黄色色彩;翅膀和尾巴具深褐色条纹;喉咙处有明显的白色斑块;下体橙红褐色,带有深褐色条纹,胸羽的条纹最宽。腿脚部分覆盖羽毛直至一半以上,颜色为绿色黄色,脚趾为绿色黄色,爪为灰色角质色。

鸣叫特征:领地鸣唱为深沉的'whoo-huwooh'声,亦会发出下降的'falling bombshell'哨音和尖锐的报警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深邃、树木茂密的峡谷、溪流两岸和池塘周围,偏好靠近流水的旧生阔叶林地带。活动范围从平原到海拔约1500米的地区,有时可达2100米的喜马拉雅山麓。夜间和黄昏时活跃,以鱼为主食,也会捕食甲壳类、螃蟹、啮齿动物、蜥蜴、大型甲虫,甚至猎杀较大的鸟类,如雉鸡、野鸡和松鸡。捕食方式是从栖木俯冲捕捉水面附近的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印度为11月至翌年2月,在阿萨姆邦为12月至翌年2月。通常在一棵树的大枝叉或大树洞中筑巢,或利用崖壁上的洞穴,偶尔使用白尾海雕废弃的巢。每窝产卵1-2枚,卵的尺寸约为56至58.8毫米×45.3至48.3毫米。

区别辨识:雕鸮相比,黄腿渔鸮具有黄色眼睛和无羽毛覆盖的腿脚。与马来渔鸮相区别,黄腿渔鸮下体颜色更为鲜明,上体的纵纹更明显,叫声亦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自印度西北部(喜马偕尔邦)、尼泊尔和不丹至印度东北部,向东至中国中部和台湾,南至孟加拉国北部、缅甸东北部和东南亚南部。在台湾,它们主要分布在较高海拔的旧生林中。

其他:尽管分布广泛,但由于森林破坏,黄腿渔鸮可能在大部分范围内都比较稀少。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黄腿渔鸮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