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渔鸮(英文名:Brown Fish Owl,学名:Ketupa zeylonensis),是鸮形目鸱鸮科渔鸮属的鸟类。体型庞大,棕褐色,具明显的黑色斑点,面部淡色,眼亮黄色。主要栖息于近水的林地,自低地至山区均有分布。以俯冲入水捕食鱼类闻名,同时也会在浅水区域涉水觅食。叫声深沉回荡,包括各种尖叫和高音的鸣叫。
外形特征:褐渔鸮体型大,头部扁平,耳羽簇明显,一般水平展开。面部盘呈肉桂色,上颊有深棕色,头顶及背部淡栗色,带深棕色斑点和条纹;翼覆羽和飞羽深棕色,斑驳白色;尾巴棕色和肉桂色相间;喉咙白色;下体肉桂白色,有深色羽轴条纹和细薄的红棕色横线;腿裸露;虹膜亮黄色;喙绿灰色,尖端较暗;腿和脚黄色。幼鸟斑点较少,条纹较窄,喉咙仅有轻微白色斑块;二龄鸟较成鸟暗淡且颜色较浅。
鸣叫特征:发出深沉、空洞、诡异的‘boom boom’声或‘boo o-boom’声,间隔重复,具有回声效果。雄鸟的叫声更为低沉‘hu-who-hu’,首尾音调较高,中间音稍长,整句持续1.5-2秒,几秒后重复,雌鸟则以升调‘oo’或类似雄鸟的歌声回应。在东南亚,报道有尖锐的抱怨声和咕哝声,狂笑和快速的鼓声‘hup-hup-hu’,最后一音有时只有近距离才能听见。
生活习性:栖息于落叶、半落叶和常绿开阔林地,植被丰富的峡谷、陡峭河岸和运河边,老种植园和成熟的树林,几乎总是靠近水源。低地和山脚,海拔可达约2000米。夜间和黄昏活动,也常在白天活动。以鱼、蛙、淡水蟹为主食,偶尔吃鼠类、鸟类,也吃昆虫如大型甲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11月至次年3月,在印度次大陆北部主要为1-2月,在斯里兰卡为4月。筑巢于树洞、合适的凹陷处,如纸皮树、芒果树或无花果树等,或旧的猛禽巢中,有时在岩石壁架、陡峭的河岸,通常靠近水源。每窝产卵2枚(1-3枚),卵大小为55.4-59.2毫米×46.2-48.9毫米,孵化期34-38天,由雌鸟孵化,雄鸟协助未得到证实,极不可能。雏鸟约45-50天离巢。
区别辨识:与马来渔鸮和黄腿渔鸮有重叠,但前者体型较小,面部无深色羽轴条纹,下体无横斑和蠕虫状斑点;flavipes面盘较淡,同样缺乏横斑和蠕虫状斑点,肩部有淡色条纹,上胫前部有羽毛。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东至东南亚,包括印度次大陆、中国西南部,以及土耳其至南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
其他:在某些地区,如斯里兰卡,可能是最常见的鸱鸮科鸟类之一。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褐渔鸮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