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丛鵙(英文名:Monteiro's Bushshrike,学名:Malaconotus monteiri),是雀形目丛鵙科丛鵙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非洲喀麦隆西南部和安哥拉西北部的山区森林中,具有独特的灰色头部和眼睛,以及厚实的钩状喙。在热带湿润的山地森林中活动,是当地特有种。
外形特征:体长约25至26.5厘米,头大而重,喙粗壮呈钩状。眼周白色,面部有一白块延伸至眼上和眼下。头顶深灰,背部橄榄色,喉部鲜黄色,上体橄榄绿,翼部带黄斑。腹部亮黄色,胸橙色,翼下暗灰带黄边。两性相似,幼鸟未详述。与灰头丛鵙相比,眼暗灰,脸白色斑更大。
鸣叫特征:发出低沉的、悲伤的‘whhooooooo’歌声,重复播放,伴有各种尖锐的咔哒声和嘶嘶声。
生活习性:常在山地和画廊森林的中层和树冠活动,偏好咖啡林边缘和次生森林,缓慢而谨慎地觅食,跳跃于枝条间,专心寻找食物。似乎定居,不迁徙。
生长繁殖:关于繁殖的信息未知。
区别辨识:与灰头丛鵙的区别在于眼色为暗灰而非淡黄,脸部白色斑块更广泛。声音可能与绿胸丛鵙和灰头丛鵙难以区分。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在喀麦隆山脉和西非安哥拉特有物种区分布。因栖息地破坏而受威胁,但具体状况不明。
地理分布:分布于喀麦隆西南部的山地森林,以及安哥拉西北部的河岸、画廊和咖啡林,包括Kumbira森林和Mt Njelo附近的地区。
其他:历史记录稀少,近年在安哥拉Kumbira森林发现较为常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蒙氏丛鵙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蒙氏丛鵙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