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胸丛鵙(英文名:Green-breasted Bushshrike,学名:Malaconotus gladiator),是雀形目丛鵙科丛鵙属的大型鸟类。体型健壮,头部宽大,喙粗而尖锐,呈黑色钩状,眼睛颜色较浅。羽毛整体为单调的橄榄色,腹部颜色略浅,头部为灰色。这种鸟仅分布于喀麦隆和尼日利亚高地,是该地区的特有种。
外形特征:绿胸丛鵙全长约25至28厘米,体重约99克。头部至后颈、颈部侧面和颊部为深灰色;其余羽毛主要是橄榄绿色,下部羽毛颜色略亮于上部。初级飞羽为黑色,边缘呈橄榄色;翼上的小翼羽、初级覆羽、次级覆羽、三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尖端为黄橄榄色;虹膜呈浅灰色或灰白色;喙为黑色;腿为灰色或蓝灰色。雌雄外观相似,幼鸟特征尚未详述。
鸣叫特征:绿胸丛鵙的鸣唱为低沉的、悲伤的‘whhooooooo-lwe’声,有时会连续发出10到15次,伴有粗糙的咔嗒声和嘶哑声。其鸣声可被模仿以吸引它靠近。
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的山地常绿森林中,通常在陡峭地形上活动,海拔高度在930至2300米之间。它单独或成对出现,主要在树冠层活动,偶尔下降至地面以上10米甚至2米的高度。以昆虫为食,包括大型绿蝗虫,通过在树冠中觅食获取食物。
生长繁殖:缺乏详细的繁殖信息。12月时生殖器官略有增生,但除此之外没有更多信息。
区别辨识:与其他大型丛鵙的区别在于其下部羽毛的颜色和鸣叫声,尤其是与其他黄色或橙色腹部的丛鵙种类区分开来。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在喀麦隆山脉生态系统中,绿胸丛鵙的分布范围有限,全球范围内较为罕见。在巴科西山区的1100至1400米海拔高度,至少有六对领地内的鸟或鸟对被发现,但其在其他地区的数量较少。面临森林退化和农业扩张的威胁。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尼日利亚东南部(奥布杜高原和克罗斯河国家公园)和喀麦隆西部(班门达-班索高地、巴科西山脉、曼恩古巴山、库佩山、恩拉科山、伦皮山、迪库姆巴卢埃和喀麦隆山)。
其他:绿胸丛鵙是面临严重保护问题的鸟类之一,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Kilum-Ijim森林项目和1991年的Mount Kupé森林项目均为此物种而启动。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绿胸丛鵙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绿胸丛鵙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