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蚁鸟

Bicolored Antbird Gymnopithys bicolor

双色蚁鸟(英文名:Bicolored Antbird,学名:Gymnopithys bicolor),是雀形目蚁鸟科双色蚁鸟属的特有鸟类。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淡蓝色的眼环和雪白的下体。上体呈赤褐色,有深色面罩。常见于中美洲至南美洲西部的成熟森林中,通常成对或小群跟随行军蚁群。叫声下降且尖锐。

外形特征:双色蚁鸟身长13.5至15厘米,体重28至37克。两性相似,头部上方和颈背呈棕栗色,眼周裸露皮肤蓝灰色,额头和眼后宽带上灰色,脸颊黑色。背部、臀部、翅膀和尾巴赤褐色。喉咙和胸部白色,有从脸颊延伸至两侧的棕色带。亚种间存在细微差异,如olivascens的后眼区为橄榄色,ruficeps的前额和头顶更亮的赤褐色。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高音,起初音调和节奏增加,随后减慢并下降。叫声与白颊蚁鸟基本相同,包括尖锐的‘chirr’声,音调和强度逐渐减弱,以及突然的‘chup’音符,通常是成对或三到四个一组。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山麓常绿森林及其周边成熟的次生林,高度低于900米,局部可达1500米。以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为主食,如蟑螂、蟋蟀、蜘蛛、甲虫等。是一种依赖行军蚁的鸟类,几乎总是跟随蚂蚁群。通常在地面1米以内觅食,偶尔高达5米。会跟随蚂蚁群一整天,围绕宿营地长时间等待。

生长繁殖:繁殖季集中在4月至9月(哥斯达黎加)和4月至12月(巴拿马)。领地全年维持,一夫一妻制。巢为简单杯状,由枯死的棕榈叶条构成,通常置于腐烂树桩顶部的空腔中。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约15至16天,育雏期13至15天。父母双方共同育雏,喂食前会分解食物。

区别辨识:白颊蚁鸟相比,双色蚁鸟的冠和上体颜色更接近棕色,眼上区域颜色暗淡。亚种间的辨识主要依据头部颜色和侧翼色调。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从洪都拉斯至厄瓜多尔西部。在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可达1700米和1500米的高度。在哥伦比亚低于1000米,厄瓜多尔低于750米。

其他:在一些地区,如巴拿马的Barro Colorado岛,由于眼斑蚁鸟灭绝,点斑蚁鸟的数量显著增加。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双色蚁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双色蚁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