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胸佛法僧

Lilac-breasted Roller Coracias caudatus

紫胸佛法僧(英文名:Lilac-breasted Roller,学名:Coracias caudatus),是佛法僧目佛法僧科佛法僧属的鸟类。又名:紫胸佛法僧僧,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壮观的飞行展示闻名。这种中等体型的攀禽广泛分布于东非和南非,常见于开阔的林地和稀树草原。被认为是肯尼亚的非官方国鸟。

外形特征:紫胸佛法僧体长约28至30厘米,尾部有长达8厘米的流苏状羽毛。头部较大,体态结实。额部白色,头顶至颈背橄榄绿,背部棕色,臀部深蓝色,尾上覆羽湛蓝。翅膀深蓝色,小翼羽至其余翼羽较淡蓝色,初级飞羽基部和尖端鲜亮的湛蓝。尾部橄榄蓝,最外侧羽毛湛蓝带暗色尖端,形成黑色流苏。脸颊橙粉色,下喉和胸部呈淡紫色,腹部蓝色。雌雄同色,幼鸟色泽较暗,缺乏尾流苏,额头和眉纹呈肉桂色,脸颊和胸部有宽阔的灰白色条纹。

鸣叫特征:紫胸佛法僧发出响亮的喉音‘rak rak rak’,在飞行中重复迅速,有时在展示飞行时上升至嘈杂的‘kaaa, kaarsh’。

生活习性:紫胸佛法僧栖息于有间隔树木的阿卡西亚木林地、纯草地、滚动灌木丛地、轻森林、河边树林和耕作地。不接近人类居住区。在海拔0至1700米之间活动,迁徙模式复杂,部分群体为留鸟,部分进行季节性迁移,如索马里西北部和埃塞俄比亚中部的群体迁至南索马里和南埃塞俄比亚过冬。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4月至6月,部分地区可延至9月。在自然树洞中筑巢,通常选择枯树如金合欢或猴面包树,或白蚁丘。每窝产2至4枚光滑的白色蛋,孵化期22至24天,幼鸟孵化后19天羽毛丰满,35天后离巢,再由父母喂养约10天。

区别辨识:蓝胸佛法僧相比,紫胸佛法僧体形更圆润,胸部和脸部为蓝色,尾巴更短,末端呈方形。与蓝头佛法僧区别在于冠部更绿,脸颊带橙色,喉咙粉红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东非和南非,包括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赞比亚、津巴布韦和南非东北部。偶尔在阿拉伯半岛南部出现。

其他:在肯尼亚极为常见,被非正式地视为国家象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紫胸佛法僧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紫胸佛法僧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