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氏海雀(英文名:Guadalupe Murrelet,学名:Synthliboramphus hypoleucus),是鸻形目海雀科扁嘴海雀属的鸟类。小型黑白色潜水海鸟,主要在太平洋加利福尼亚潮流系统活动。在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的海岛繁殖,受到外来掠食者的威胁。
外形特征:桑氏海雀是一种小型海鸟,身长23-25厘米,平均重量130-185克,翼展约40厘米。拥有短而细的黑色鸟喙,背部黑色带有淡灰色调,包括头部顶部、颈部、背部、翅膀和尾巴;面部有明显的白色新月形斑纹,环绕眼睛并与喉咙的白色相连;腹部主要为雪白,两胁颜色从纯白到灰白相间不等;脚和蹼为蓝灰色,带有黑色网状和爪子。雌鸟通常比雄鸟大,尤其在喙长、翼展和体重上(平均重15克),但在喙深和跗跖长度上没有差异。冬季,由于羽毛磨损,上部羽毛可能显得更浅的灰黑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两侧有散落的暗色条纹。
鸣叫特征:桑氏海雀的叫声特征与斯氏海雀没有已知的区别。
生活习性:桑氏海雀生活在远离陆地的岩石和岛屿附近的海域,主要占据比大多数海鸟更温暖的水域,除了克氏海雀和斯氏海雀。繁殖季节在陡峭的海岸悬崖、斜坡和峡谷上筑巢。冬季主要在远离陆地的海域度过,尽管这一时期的分布情况因与斯氏海雀难以区分而不太清楚。
生长繁殖:桑氏海雀的繁殖习性相比斯氏海雀较为未知,12月中旬至晚些时候出现在近海,繁殖可能持续到7月。夜间在繁殖地活动,产卵时间在不同年份间存在异步性和变异性,但总体季节与斯氏海雀相似或稍晚。在San Benito Islands,最早记录到2月底的雏鸟和5月初的蛋。通常在岩隙、洞穴、地洞或灌木丛中筑巢,巢常位于面向大海的沙质斜坡上。每窝产两枚蛋,关于孵化和育雏的进一步信息有限。
区别辨识:与斯氏海雀非常相似,但面部的白色部分更为广泛,使得眼睛在白色区域中突出,而不是融入黑色的帽状羽毛。下翼明亮的白色,与斯氏海雀相同,但不同于克氏海雀的暗色下翼。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主要在北太平洋沿岸的Guadalupe岛和San Benito群岛(位于墨西哥Baja California西部)。非繁殖季节分布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沿海。
其他:桑氏海雀与斯氏海雀曾被归为同一物种,直到2012年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它们是不同的物种,基于面部图案、喙形、叫声和遗传学的差异。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桑氏海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桑氏海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