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海雀

Craveri's Murrelet Synthliboramphus craveri

克氏海雀(英文名:Craveri's Murrelet,学名:Synthliboramphus craveri),是鸻形目海雀科扁嘴海雀属的鸟类。小型海鸟,分布于墨西哥太平洋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的岛屿,偶尔在美国加州中部出现。具有黑色的上部和白色的下部,雌雄羽毛颜色相似,前趾间有蹼膜,后趾缺失。面临引入的捕食者、油污、渔船网具和旅游开发的威胁。

外形特征:克氏海雀体长约21厘米,体重介于128至149克之间,拥有短而细的黑色喙,上体为褐色黑,头部顶部延伸至下颌底部呈黑色;喉咙和脸部下方白色;下体白色,胸部侧面有一窄黑楔,两侧及背部延伸处为暗色;脚和趾为蓝灰色,爪子黑色。幼鸟与成鸟类似,但喙略短,上体更深色,胸腹有细黑条纹或斑点。

鸣叫特征:克氏海雀发出高亢的颤音哨声,有时声音响亮且强度高,最远可达18米之外。

生活习性:克氏海雀栖息于海洋,仅在繁殖季节靠近岛屿或陆地。它们偏好温暖水域,主要分布于加利福尼亚湾和太平洋沿岸,冬季迁徙至南加州至墨西哥西部。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觅食,以小型鱼类为主食,也会捕食虾和乌贼。

生长繁殖:克氏海雀在陡峭的海岛悬崖和海岸斜坡上筑巢,形成小群(数十对)。巢穴位于岩石缝隙或洞穴中,入口狭窄,或在地下洞穴、浓密灌木下和巨石旁。繁殖期从2月持续至4月初,产卵期集中在2月下半月至3月初,每次产2枚卵,孵化期约31至33天,由双亲共同承担。幼鸟孵化后25克重,羽毛呈深棕色至黑色,腹部白色,出生1至2天后即被带至海上喂食小鱼。

区别辨识:克氏海雀斯氏海雀非常相似,主要通过灰色而非白色的下翼区分。克氏海雀的黑色头罩向下延伸更多,胸部侧面的黑色斑块更长,下翼覆羽为暗灰而非白色。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克氏海雀主要繁殖于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湾岛屿(北至圣乔治岛)和巴哈半岛太平洋沿岸的岛屿(塞德罗斯、阿松森至圣罗克岛,可能还包括圣马丁和圣贝尼托岛)。冬季分布于加利福尼亚湾及南至墨西哥纳亚里特的海域。

其他:克氏海雀的种群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威胁,包括引入的捕食者(如鼠类)、油污、商业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克氏海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克氏海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