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垂麦鸡

Red-wattled Lapwing Vanellus indicus

肉垂麦鸡(英文名:Red-wattled Lapwing,学名:Vanellus indicus),是鸻形目鸻科麦鸡属的鸟类。以及醒目的白腹和黑翼尖,使其在亚洲的湿地、农田和草原上容易辨认。响亮报警叫声是其另一个显著特征。肉垂麦鸡广泛分布于西亚、南亚,包括印度、斯里兰卡,以及中国西南部和越南北部。

外形特征:肉垂麦鸡体长约35厘米,翼展可达80至81厘米。头部、胸部呈黑色,背部具金属光泽的棕色,腹部白色,翅膀上有明显的白色条纹。眼前方有一对红色肉垂,喙红色带黑尖,腿黄色。性成熟个体在非繁殖季节翼羽换毛期间,冠部带有棕色调,喉部有白色斑点。幼鸟的羽毛较暗淡,喉部白色,胸部和冠部灰色至褐色,冠部有白色斑点。不同亚种之间主要在光泽、上体颜色和体型大小上略有差异。

鸣叫特征:非常喧闹,无论昼夜,发出响亮刺耳的‘did-he-do-it’叫声,重复单调,常在巢穴防御时特别响亮。

生活习性:肉垂麦鸡生活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开阔地带,靠近淡水或咸水,如湖泊、河流、泥滩、湿草地,尤其是农田。它们在清晨、黄昏和月夜觅食,以昆虫为主食,包括甲虫、蚂蚁、蝴蝶幼虫、蝇蛆、蚱蜢、蟋蟀、臭虫、蠼螋和白蚁,也吃软体动物、蠕虫和甲壳类动物。它们在地面以典型的鸻科方式觅食,即短距离奔跑后低头捡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3月至8月,主要在春季至夏季。它们在地面挖浅坑做巢,通常位于水源附近,巢穴可能由小石子、贝壳和碎片铺成。一窝产3至4枚蛋,蛋壳呈黄色底色,密布黑色斑点。孵化期约为26至30天,由双亲共同承担。雏鸟出生后即可跟随父母觅食,受到威胁时会平躺在地面或草丛中隐蔽。

区别辨识:肉垂麦鸡黄垂麦鸡相比,上体颜色更深,飞行时可见明亮的白色翼下,黑色飞羽对比明显。不同亚种间主要在光泽、上体颜色和体型大小上略有差异,如aigneri亚种体型最大且最淡,lankae亚种体型最小且最暗。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西亚估计有10万只,南亚超过10万只,东南亚数量未知。阿拉伯地区的总数量估计为约1700对繁殖鸟,其中阿联酋有500对,阿曼有1200对,科威特极少数(少于5对)。斯里兰卡亚种lankae数量估计不超过5000至6000只。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亚、南亚,包括土耳其东部、伊拉克、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土库曼斯坦南部、阿富汗、印度西北部、斯里兰卡、中国西南部、马来半岛和越南北部。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

其他:肉垂麦鸡在当地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如印度部分地区认为它在高处筑巢预示着好雨。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肉垂麦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肉垂麦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