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垂麦鸡

Yellow-wattled Lapwing Vanellus malabaricus

黄垂麦鸡(英文名:Yellow-wattled Lapwing,学名:Vanellus malabaricus),是鸻形目鸻科麦鸡属的鸟类。优雅的长翼鸟,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特别是在半岛印度的干燥平原。黄垂麦鸡拥有醒目的黑色头冠,鲜明的黄色面部褶皱,以及白色的腹部。通常在干燥开阔地带活动,而非紧邻水源。

外形特征:黄垂麦鸡体长24-28厘米,体重108-203克,翼展65-69厘米。成年繁殖期个体具有整洁的黑色头冠,边缘有狭窄的白色线条,黄色腿和面部褶皱,黑色的下巴和喉咙,棕色的颈和上身,白色的腹部,以及白色翼带和臀部。非繁殖期和幼鸟则更多斑驳,缺乏明显的黑色头冠。喙基部黄色,翅膀上的黑色飞羽与肉垂麦鸡相似,但上身颜色较浅,臀部的白色斑纹较窄。性成熟后,两性相似,但在兴奋时黑色头冠可竖起。幼鸟有棕色的顶冠,小而苍白的褶皱,深色的亚端条纹和背部羽毛的淡色边缘,下颌和喉咙为白色。

鸣叫特征:黄垂麦鸡发出尖锐的‘tchee-it’呼唤声,以及在警报时的响亮‘cheee'it’叫声。在极度激动时,叫声变为急促的‘whit-whit-whit’。叫声与燕鸥类似,开始突然,起初平缓,然后下滑,结尾粗糙。

生活习性:黄垂麦鸡偏好干燥开阔的环境,包括耕作和休耕地、荒地,偶尔在湿地边缘出现,但不一定靠近水源。它们主要在夜间觅食,食物主要包括昆虫及其幼虫,如蚱蜢和甲虫,以及软体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主要在3月至7月,斯里兰卡可延续至8月。成年黄垂麦鸡保卫大片领地,攻击大多数入侵者。巢穴为浅坑,有时环绕着小石子或泥球,位于干燥、开阔的废弃土地上。一窝产四枚蛋,红色土壤上的蛋通常呈红色。孵化期为26-30天,由双亲共同承担。雏鸟孵化后不久即可离巢,跟随父母觅食。

区别辨识:黄垂麦鸡肉垂麦鸡相比,上身颜色较淡,臀部白色斑纹较窄,叫声也有所不同,通常被认为较为安静。此外,黄垂麦鸡的分布区域更偏向干燥地带。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黄垂麦鸡在分布区内广泛存在,目前看来数量仍然较多。人类捕猎是导致其蛋损失的一个原因,但总体而言,适应干燥环境和对人类活动的容忍度表明该物种当前可能安全。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包括巴基斯坦南部、印度内陆至阿萨姆邦中部(排除最北和东北部)、尼泊尔南部和斯里兰卡。在季风期间,它们会向更干燥的地区移动。

其他:黄垂麦鸡曾被置于单型属Lobipluvia中,但现归于Vanellus属。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垂麦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垂麦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