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岛蛎鹬

Canary Islands Oystercatcher Haematopus meadewaldoi

坎岛蛎鹬(英文名:Canary Islands Oystercatcher,学名:Haematopus meadewaldoi),是鸻形目蛎鹬科蛎鹬属的已灭绝鸟类。主要分布在东加那利群岛的格拉西奥萨岛、兰萨罗特岛和富埃特文图拉岛沿海地区。

外形特征:全长约43厘米,全身深色,拥有红色眼睛、橙红色眼环和喙,腿为淡粉色。飞行时,从下方观察,其初级飞羽基部呈浅色,但这一特征可能与羽毛磨损有关。与非洲黑蛎鹬相比,坎岛蛎鹬具有更短的翅膀和更长的喙;与新世界的黑蛎鹬不同,背部颜色为黑色而非棕黑色,眼睛为红色而非黄色;翼和尾巴较短,平均比新西兰蛎鹬的黑色形态的喙和翅膀测量值短。幼鸟特征未知。

生活习性:坎岛蛎鹬栖息于岩石和沙滩岸线,可能主要是岩石岸线的物种。运动模式未知,但极有可能为留鸟。食性和觅食行为未知;可能主要以贻贝和帽贝为食。潜在猎物包括Patella candei、P. pipperata、P. cf. aspera等帽贝种类以及贻贝Perna picta;这些物种在东加那利群岛被人类大量捕捞利用。蛎鹬属的所有物种会使用多种技术攻击不同类型的猎物,例如敲击、撬开、探查、刺穿(具体参见家族特征描述)。

生长繁殖:巢穴和蛋的描述缺失。1888年4月初,在南富埃特文图拉收集到了一只即将产卵的雌鸟,1890年4月初在格拉西奥萨收集到处于繁殖状态的一对。一窝蛋的数量可能为1至3枚。

区别辨识:非洲黑蛎鹬相比,坎岛蛎鹬的翅膀较短,喙较长;与新世界黑蛎鹬的区别在于背部颜色为纯黑色而非黑褐色,且眼睛为红色而非黄色;翼和尾巴长度短于澳洲黑蛎鹬,喙和翅膀的平均测量值短于新西兰蛎鹬的黑色形态。

保护现状:IUCN:EX(已灭绝)。19世纪中期被描述为“不常见”。确切灭绝时间约为1940年左右,尽管自1965年以来在特内里费岛有过两次未经证实的目击报告。1956/57年、1970年、1985年和1986年的考察未能在加那利群岛找到该物种的任何踪迹。

地理分布:坎岛蛎鹬的分布局限于非洲西北部外海的马卡罗尼西亚,具体为东加那利群岛的富埃特文图拉岛、兰萨罗特岛和格拉西奥萨岛的沿海地区。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坎岛蛎鹬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坎岛蛎鹬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