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秧鸡

African Crake Crecopsis egregia

非洲秧鸡(英文名:African Crake,学名:Crecopsis egregia),是鹤形目秧鸡科 Crecopsis 属的鸟类。典型草地栖息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北部及中南部,从塞内加尔东至肯尼亚,南至南非的夸祖鲁-纳塔尔省,除雨林和干旱地带以外的区域。其显著特征包括黑褐色背部带有黑色花纹,腹部黑白相间横斑,红眼,灰头部和胸部,以及黑白相间的腹侧和下体横纹。

外形特征:非洲秧鸡体型短胖,中等大小,身长20-23厘米,翼展40-42厘米。背部呈黑褐色,有橄榄棕色条纹,头部和胸部为蓝灰色,侧腹和下体有黑白相间的横纹。具有红色的眼睛、短粗的红色喙以及淡褐色或灰色的腿脚。雌鸟略小于雄鸟,头部图案对比不那么鲜明,面部至胸部颜色较暗,下体条纹更窄。幼鸟颜色较暗,上体较成熟个体更暗淡,下体条纹为棕色和米色,虹膜为榛色,眼眶环为黄褐色,喙、腿和脚为灰色。雏鸟上体更暗淡,下体无条纹,呈暗灰棕色,腹白色,喙黑色至深棕色。

鸣叫特征:非洲秧鸡有多种叫声,最常见的是连续快速的‘krrr’声,以及一系列更深沉的‘du-da’音符。雄鸟的领地和广告叫声是一系列急促的‘krrr’声,重复两次到三次每秒,持续数分钟。报警或领土互动时发出尖锐响亮的‘kip’声。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草地,从湿地边缘到季节性沼泽,再到干燥草原和轻木草原。也见于玉米、稻米和棉花田,废弃农田,靠近水域的甘蔗种植园,以及湿润的草地。在繁殖季节,非洲秧鸡会迁移到其他地方繁殖,一旦雨水提供足够的草地覆盖,它们就会离开赤道地区。它们活跃于白天,尤其是黄昏时分,或雨后。它们在繁殖地和非繁殖地都是领地性的。

生长繁殖:非洲秧鸡在繁殖季节形成领地,雄鸟展示威胁姿态,可能在领地边界战斗。巢穴是一个浅杯状的草叶堆,建在草丛下或小灌木下的凹陷处。产卵数从3到11枚,粉红色,孵化期约14天。雏鸟出生后很快就能离巢,但由父母喂养和保护。幼鸟在4-5周后离巢。

区别辨识:长脚秧鸡相比,非洲秧鸡体型较小,上体颜色更深,脸部为纯灰色,有不同的下体条纹模式。与其它同域的秧鸡(Porzana、Aenigmatolimnas)相比,非洲秧鸡更大,上体无白色标记,下体条纹不同,喙较长。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非洲秧鸡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塞内加尔向东至肯尼亚,向南至南非北部和东部,除干旱地区外。在南非,主要集中在夸祖鲁-纳塔尔省和前德兰士瓦省,大量适宜栖息地在克鲁格国家公园和iSimangaliso湿地公园得到保护。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非洲秧鸡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