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雀(英文名:Common Waxbill,学名:Estrilda astrild),是雀形目梅花雀科梅花雀属的小型鸟类。又名: 横斑梅花雀、普通梅花雀。原生于非洲次撒哈拉以南地区,现已广泛引入至全球多个地区。以其红艳的眼圈、嘴部和腹部中央的红色条纹,以及遍布全身的细腻横纹而著称。梅花雀分布广泛,常见于乡村花园、耕地、湿地、种植园以及亚热带或热带的干旱草原和稀树草原。
外形特征:梅花雀体型小巧,翼展约4.5英寸,重量介于3/5至3/4盎司之间。其拥有流线型的身体,翅膀短圆,尾巴长而渐尖。成鸟的喙鲜亮如封蜡般的红色,赋予了它独特的名字。羽毛主色为灰褐色,上覆细微的深棕色条纹。眼周至耳羽上方有一显著的红色条纹,脸颊和喉部呈灰白色,下体色彩因亚种而异,通常带有粉红色调,腹中有一条明显的红色纵纹。背部为褐色,尾部和臀部颜色较深。雌鸟与雄鸟相似,但下体色彩较为淡雅,红色部分较少。幼鸟外观暗淡,腹部红色不明显,条纹较弱,喙为黑色。
鸣叫特征:梅花雀发出一系列清脆的啾啾声和嗡嗡声,伴有一种独特的高音飞行叫声。其简单的歌声粗糙而鼻音重,最后的音符会下降。
生活习性:梅花雀栖息于开阔地带,偏好长草和茂盛植被覆盖的环境,常见于水边的沼泽和芦苇丛中。它们适应力强,能在城市公园、花园和农田中发现其踪迹。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它们已在全球许多岛屿和温暖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繁殖群体。
生长繁殖:梅花雀在繁殖季节筑造一个大型的球状巢,由交错的草茎构成,侧面有一个向下延伸的入口管。巢建于低矮密集的植被中的洞穴里。有时会在顶部建造一个简易的第二巢,供雄鸟睡眠。每窝产4至7枚白色蛋,孵化期11至13天,幼鸟在17至21天后离巢。双亲共同参与孵化和喂养幼鸟。繁殖季节随地理位置而异,巢可能被针尾维达雀寄生。在野外,每年可育成数窝后代。
区别辨识:与黑臀蜡雀、绯臀蜡雀和黑眶蜡雀相区别,黑臀蜡雀的臀部为黑色而非褐色,且腹部下方颜色较浅;绯臀蜡雀有黑色的喙,红色的臀部,翅膀和尾巴上有红色斑点;黑眶蜡雀(仅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眼周的条纹为黑色而非红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梅花雀原产于非洲次撒哈拉以南的西部、中部、东部和南部。已通过引入在多个地区建立稳定种群,包括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佛得角群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毛里求斯、留尼汪、罗德里格斯、塞舌尔、伊尔阿姆斯特丹岛、葡萄牙、西班牙、马德拉、大加那利岛、特内里费岛、亚速尔群岛、特立尼达、巴西部分地区、百慕大、新喀里多尼亚、瓦努阿图的埃法特岛、塔希提岛和夏威夷群岛。
其他:梅花雀的饮食以草籽和小米为主,偶尔也会摄取昆虫,尤其是在繁殖季节需要更多蛋白质时。它们通常成群觅食,群中可能包含数百乃至数千只个体。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梅花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