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绣眼鸟(英文名:Sri Lanka White-eye,学名:Zosterops ceylonensis),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小型鸟类,以鲜明的白色眼环和黄色喉部为显著特征。常见于斯里兰卡山区森林及其周边林区,活跃于树冠层。
外形特征:体长约11厘米,体重约12.6克。头顶至背部橄榄绿至暗黄绿色,眉纹至眼下方深灰色,耳羽亦带灰色。具平均宽度的白色眼环,被前额深灰斑点中断。飞行羽和尾羽黑褐色,边缘宽广的暗绿色。喉咙和胸部绿黄色,逐渐变为绿色至边缘,尾下覆羽纯黄色,其余下体灰白,两胁较暗,腹部常略带黄色条纹。虹膜淡棕色,喙上黑下蓝灰,腿色暗灰。雌鸟似雄鸟,但前额较浅。幼鸟比成鸟稍淡,眼环较窄,喉部和胸部黄色略亮。
鸣叫特征:鸣唱似摇晃钥匙串发出的叮当声,重复8-9次,或描述为一系列短促尖锐的双音节或三音节,音高交错但节奏恒定,如“chik chik chuk chik chik chuk-chuk chik”。常见叫声为“cheep”,类似麻雀叫声,或轻微下滑的短笛鸣声“chísíp”。
生活习性:栖息于森林、森林边缘、低矮灌木丛、茶园、Patna丛林和花园。活动高度通常在海拔1000米以上,有时低至450米,如Sinharaja地区,山巅为其上限。非繁殖季节成群觅食,群数可达10-15只,有时多达数百只。与橙嘴八色鸫(Turdoides rufescens)和大盘尾等物种组成混合群。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2月至7月,峰值在4月,8月至9月有二次繁殖活动。巢由双方共建,杯状,由绿苔藓、细草和纤维构成,悬挂在离地1-7米的茶树或灌木枝叉中。每窝产2枚蛋,偶尔3枚,蛋壳颜色为淡蓝绿色,尺寸约为16.5×12毫米。幼鸟照顾及可能的孵化皆由双亲承担,孵化和育雏期时长未知。
区别辨识:与灰腹绣眼鸟相比,体型较大,嘴较长,整体色泽更暗淡,尤其是喉咙和腹部,通常全身更偏绿色,缺乏后者额头的黄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斯里兰卡的高海拔地区是最常见的鸟类之一。
地理分布:分布于斯里兰卡的山区和高地,特别是在1000米以上的高度,有时低至450米,包括Sinharaja等地区。
其他:在某些低海拔区域(450-600米),在橙嘴八色鸫和大叉尾卷尾缺席的情况下,成为混合物种群的核心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斯里兰卡绣眼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