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苇莺(英文名:Oriental Reed Warbler,学名:Acrocephalus orientalis),是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包括中国北方、蒙古、俄罗斯东南部、韩国和日本等地。该鸟拥有暖褐色的羽毛,腹部略淡,具有独特的白色眉纹和短小的羽冠,常在芦苇丛中活动。
外形特征:体长17-19厘米,体重18-47克,平均约25.5克。上体橄榄棕色,下体稍淡,喉部和腹部白色,两胁带有温暖的黄褐色,腹下部呈现淡黄色。翅膀边缘和上翼覆羽有更暖色调,幼鸟的下体有时带轻微黄色调。眼睛周围有暗色眼线,虹膜灰暗至深棕色,喙上部暗棕色,下部粉肉色,脚铅灰色。雌雄相似,幼鸟与成鸟类似,但有细微差异。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粗糙的‘kiruk kiruk kiruk, jee jee jee’的叫声,与大苇莺的鸣唱类似。
生活习性:栖息于湖泊旁的芦苇床、沿海湿地、河口、河流和沟渠边的高草丛和灌木丛中。适应稻田环境,利用分散的芦苇床筑巢,接近居住区的小片芦苇丛也是它们的栖息地。活动于低地,最高可达1000米。迁徙期间,主要在东南亚至苏门答腊、婆罗洲和菲律宾过冬。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5月至7月,一般一夫一妻制,部分雄鸟会吸引2-4个雌鸟。巢为深圆柱形杯状,由编织的草茎、各种茎和芦苇花组成,通常位于水面以上80-260厘米,附着于2-6根垂直的芦苇茎上。每窝产3-6枚蛋,平均孵化期12-14天,雏鸟由双亲喂养,离巢期10-15天。繁殖成功率在36.3%-72%,平均每个巢可产生2.6只离巢幼鸟。
区别辨识:与噪大苇莺相比,东方大苇莺嘴较钝、短且粗,尾较短且尾端色浅,下体颜色更深且胸具深色纵纹;与大苇莺相比,体型较小,初级飞羽的凸出较短,胸侧多纵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蒙古中部、俄罗斯东南部南部至中国北部、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冬季迁徙至东南亚、菲律宾和印尼群岛。
其他:在一些地区,如中国长江口的岛屿,高达39%的巢穴因蟹类的捕食而损失。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东方大苇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