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嘴苇莺(英文名:Lesser Swamp Warbler,学名:Acrocephalus gracilirostris),是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小型的、不显眼的苇莺,拥有长尾巴和长喙,主要栖息于湿地环境中的芦苇丛,包括纸莎草沼泽。细嘴苇莺的背部颜色从橄榄褐色到锈褐色不等,腹部纯白至淡褐色。相比大苇莺更小,比非洲苇莺更大,翼展比大苇莺短。在非洲东部、南部地区常见。
外形特征:体长17-18厘米,雄鸟平均重16.1克,雌鸟平均重14.2克。细嘴苇莺体型较大且健壮,具长喙、圆翅和强壮的腿脚。指名亚种为白色眉纹、灰褐色颊部和耳羽,眼后有一稍深色线;头顶及上体呈暖褐色,臀部颜色最浓,头部和颈背颜色较暗、偏灰色;飞羽和大型上翼覆羽深棕色,边缘呈黄褐色,较小覆羽暖棕色;尾羽深棕色,边缘黄褐色;下巴和喉部白色,向下渐变为淡黄褐色至上胸,再渐变为深黄褐色,侧腹和大腿更深的肉桂黄褐色,尾下覆羽较浅黄褐色;下体在磨损羽毛时更白;腋窝和下翼覆羽黄白色;虹膜深棕色;喙黑色角质,下颚基部黄色;腿深绿色或蓝灰色角质。两性相似。幼鸟的上体比成鸟更温暖,更赤褐色。不同亚种在大小和色调上有所差异。
鸣叫特征:其歌声通常从水面以上1-2米处发出,由丰富的旋律短语组成,例如“klieru, klikliu-klikliu-klikliu-klee, kliew-klikliklikli”,类似鸫鸟的歌声,但不如大多数同类持续。叫声包括响亮的“kierok”,低沉的“chuck”和喋喋不休的“chuk-uk-uk-k-k”。
生活习性:细嘴苇莺栖息于湖泊、河口、河流、水坝、沼泽和湖泊的芦苇丛、香蒲和纸莎草等湿地环境中。海拔高度可达1500米,局部地区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可达2400米。物种全年留居在非洲东部、南部的湿地。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为3月至12月,在马拉维为1月至8月,在赞比亚为2月,在津巴布韦为8月至5月,在博茨瓦纳为8月、11月和2月,在南非为8月至2月,主要在雨季繁殖。可能是单配偶制。领域性明显。巢穴为深锥形杯状,由干草叶、干芦苇条和水生植物构成,内部衬以细草条和细草,有时含有少量羽毛,建在水面上方的垂直茎上,或在密集植被或灌木中,通常位于0.2-1.8米的高度。一窝产卵2-3枚,极少4枚,在南非平均2.3枚;双亲共同孵卵;关于孵化期和雏鸟期的持续时间信息不明。
区别辨识:与大苇莺相比更小,与非洲苇莺相比更大,翼展比大苇莺短。不同亚种在大小和颜色上有细微差别,如冬季底部的亚种比指名亚种片更灰,侧面和尾下覆羽无黄褐色;cunenensis亚种比指名亚种片略小,上方更橄榄褐色,下方更淡,白色延伸至腹部和侧面。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非洲东部和南部,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乍得和埃塞俄比亚至南非。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乍得、埃塞俄比亚、南苏丹、莱索托、乍得西部、埃塞俄比亚西北部的塔纳湖等地分布。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细嘴苇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