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苇莺(英文名:African Reed Warbler,学名:Acrocephalus baeticatus),是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体长约12至13厘米,体重8.8至12克。分布于非洲大陆,尤其在湿地和沼泽地带常见。非洲苇莺具有短而圆钝的翅膀,上体呈暖棕色,下体偏白,两胁带丰富的黄褐色。其独特的外表和栖息地选择使其在苇莺家族中独具一格。
外形特征:非洲苇莺体型小巧,翼展短小,翼尖圆润。头部不显条纹,具有一条微弱的白色眉线,眼先和耳羽棕色。头顶和背部颜色温暖,棕色略带锈色,尤其是臀部和尾上覆羽。飞行羽深棕色,边缘为较浅的暖棕色,尤其是在三级飞羽上更为明显。尾巴同样为深棕色。腹部白色,胸部和尾下覆羽泛黄褐色,两胁呈丰富黄褐色。腋下和翼下覆羽淡黄褐色。虹膜深棕色,喙上部深棕色,下部黄褐色,腿色为暗角色至肉棕色。幼鸟比成鸟色彩更鲜艳,带有锈色。雌雄外观相似。
鸣叫特征:非洲苇莺的鸣唱通常来自隐蔽的栖息处,是一系列有节奏的摩擦声和尖锐音符的重复组合,例如“chir-chir-churric-churric...”。叫声为短暂的“churr”。其鸣声与极为相似,难以区分。
生活习性:非洲苇莺主要栖息在湿地环境,如芦苇丛、灯芯草丛、水边的灌木丛和河流旁的高草丛。它们也出现在甘蔗田和灌溉渠附近,有时在远离水源的湿润灌木丛中。部分种群迁徙,南非洲的繁殖者五月北迁,八月返回。在苏丹东部,非洲苇莺九月到达繁殖地,八月离开。在赞比亚,非繁殖个体五月到十一月出现,而在东南赞比亚七月到九月可见。以昆虫为食,主要在中低高度的植被中觅食,如芦苇、灯心草和纸莎草中捕食昆虫。
生长繁殖:非洲苇莺主要在雨季繁殖,时间因地区而异。它们通常是单配偶制,但在纳米比亚的研究显示,12%的领地中有三个成年个体(主要是雄鸟)参与了育雏和喂养幼鸟,这可能暗示了一种多雄制的繁殖系统。巢由芦苇纤维或草制成,内衬精细材料(包括羽毛),直径约7厘米,高8厘米,内部直径4至4.5厘米,深度3.5至5厘米,编织在4至6根直立的芦苇、灯心草或草茎上,有时也会绑在垂下的柳树枝条上。每窝产卵2至3枚,偶尔4枚,平均孵化期为12至13天,孵化和育雏由双亲共同承担。
区别辨识:非洲苇莺与极为相似,但可以通过较小的体型、较平缓的前额轮廓、较短的翅膀和更温暖的棕色上体颜色来区分。与Acrocephalus gracilis和大沼泽苇莺的区别在于更小的体型、棕色更浓的腿色和更淡雅的外观。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但在繁殖范围的北部数量较少,而在南非广泛分布且数量较多。在纳米比亚,沿岸小片芦苇丛中繁殖密度极高。
地理分布:非洲苇莺分布在非洲大陆,主要在湿地和沼泽地带。繁殖季节外,它们也会出现在干燥的栖息地,如河流边的荆棘丛。在肯尼亚,海拔可达1900米。
其他:非洲苇莺与曾被认为是同一物种,但因其不同的迁徙行为和相关联的翅膀结构和换羽模式而被视为独立物种。DNA研究表明,avicenniae亚种可能应归入。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非洲苇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