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眉柳莺(英文名:Hume's Leaf Warbler,学名:Phylloscopus humei),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体长10厘米的小型柳莺,以英国驻印度公务员兼鸟类学家Allan Octavian Hume命名。拥有橄榄灰色的上体,两道显著的翼斑,以及不明显的顶冠纹。繁殖于中亚山区,冬季迁徙至印度及周边地区。
外形特征:淡眉柳莺体长10-11厘米,体重5-8.8克,身形修长,活跃,具有细长的喙、突出的眉纹和翼斑。头部和上体主要为橄榄绿色,顶部和肩部略带灰色,顶冠纹较宽但模糊。翼覆羽边缘呈淡黄白色,形成两道翼斑,其中一道较小或不明显。飞羽呈暗褐色,带有淡黄色边缘,尾羽基部白色。下体白色,喉部和胸部灰白色。虹膜深棕色,喙几乎全黑,下颌基部有时带有小块淡橙色或暗橙色,腿色为暗棕色或略带橙色。幼鸟的上体更偏褐色,翼斑泛黄,眉纹和下体通常为污白色,两侧泛黄。mandellii亚种的顶冠更灰,上体颜色较暗,更偏褐色,上翼斑很少明显,三级飞羽边缘和飞羽尖端为灰绿色,眉纹和下体为暗黄白色。
鸣叫特征:叫声包括"tooee"、"tsui"、"chwee"或"weesoo",比的叫声更干涩,还有类似麻雀的"chirp"声,"scewp"或"tiss-yip"音符,mandellii亚种会重复发出尖锐的后者叫声。鸣声有两种类型:一是生动的"weesoo"叫声重复版;另一种是长而渐弱的,嘶哑的"eeeeeeeeeeeeezzzzzzzzzzzz",往往持续数秒。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高达3500米的落叶松和松树林,惧生,常加入混合群。活跃的林栖型莺,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膜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蜻蜓、双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蚜虫和小型蟑螂,偶尔也吃蜘蛛和软体动物。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季节常在多种物种的群体中。在所有层次觅食,既在树冠内也在树冠外,主要从树叶中获取食物;经常悬停以检查最外层的叶子;也会敏捷地追逐昆虫飞行。偶尔在地上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5月底至8月初,一般一窝,但在天山地区偶尔会有两窝。一夫一妻制,已知在天山地区的配偶关系可持续三年。领域性强。配偶形成时,雌鸟进入雄鸟的鸣叫领地,双方落在同一枝条上,互相接近,翅膀半张,尾巴展开(有时会抬起高于背部水平),随后雄鸟追着雌鸟飞行。巢由植物纤维、苔藓、草和动物毛发构成的球状结构,位于地面、苔藓覆盖的根或石头之间,或隐藏在草丛中,通常在灌木、小树或低矮蔓延的杜鹃花下,有时在树洞里。每窝产卵4-5枚,偶尔6枚;仅由雌鸟孵化,周期11-14天;雏鸟由双亲喂养和照顾,离巢期11-15天;幼鸟独立于21天后。巢可能被小杜鹃寄生。繁殖成功率高。
区别辨识:与黄眉柳莺非常相似,但翼斑更为单一,整体色彩更暗淡,下颌基部橙色较少。mandellii亚种与指名亚种的区别在于顶冠更灰,上体颜色更暗,更偏褐色,上翼斑不明显,三级飞羽边缘和飞羽尖端为灰绿色,眉纹和下体为暗黄白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亚大陆的中国中南部、中国中部;越冬于印度及邻近区域。
其他:本种为迁徙性鸟类,冬季迁徙至印度和相邻地区。在秋季迁徙期间,易于远离其繁殖地,最远可达欧洲西部,尽管与繁殖地相隔3000公里。在英国,它是罕见的迷鸟。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淡眉柳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