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腰柳莺(英文名:Lemon-rumped Warbler,学名:Phylloscopus chloronotus),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小型鸟类。拥有独特的白色顶纹和长眉纹,两道偏黄色的翼纹,三级飞羽羽端呈现白色。在形态上与云南柳莺极其相似,但通过其特有的声音和生境可加以区分。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
外形特征:体长9-10厘米,体重4.6-5.1克。淡黄腰柳莺体态丰满,羽毛图案清晰。头部有明确的淡色冠纹,侧冠纹呈暗橄榄色;超眼纹浅黄褐色,后部渐白;眼纹深褐色,常向下勾;耳羽淡黄或黄白色,带有暗色斑点;上体灰绿,臀部黄色或黄白色明显;翼暗褐,除次级飞羽基部形成对比鲜明的暗色条纹外,边缘黄绿色;中覆羽尖端淡色,形成明显的翼纹;最长和中央三级飞羽外缘有灰白色尖端;尾羽暗褐,边缘黄绿色;下体淡黄白或黄白色,胸部两侧有时带有淡淡暗色。雌雄羽毛相似,雌鸟平均较雄鸟小。幼鸟与成鸟非常相像。simlaensis亚种的侧冠纹更淡更绿,上体颜色更绿,下体更黄。
鸣叫特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鸣唱类型,通常只有一种会连续长时间鸣唱。'A型'鸣唱为拉长的直颤音紧接着较低频率的更长颤音,每节约2-4秒,声音比四川柳莺的对应鸣唱更薄(频率跨度更窄)、更快。'B型'鸣唱为异常冗长(可达十分钟以上)的断续音串,由几种不同的单音或长短不一的组合构成,整体鸣唱的频率范围更广,元素间隔更紧密。叫声为高调尖锐的'pist'或'psit'声,比四川柳莺的叫声短。
生活习性: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云杉-冷杉森林,与一些落叶阔叶和杜鹃花森林混杂,亦可见于松树或混合针阔叶林中;在海拔约2200-4200米处繁殖,冬季则降至300-2700米高度。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单独或成对觅食,冬季常与其他种类混群。觅食高度从树冠到林下层均有涉及,冬季活动范围低于淡眉柳莺。频繁悬停和空中捕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月至7月,主季为5月底至6月;在克什米尔,5月末至6月末产卵,7月末观察到幼鸟离巢;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北孟加拉)5月中旬和5月末记录到卵。巢由雌鸟构建,形状为带侧面入口的球状,由草、苔藓、地衣和桦木皮制成,内衬羽毛,通常位于距地面2-15米(常见3-6米)的针叶树枝上。每窝产3-5枚卵,一般为4枚;仅雌鸟孵化,双亲共同喂养雏鸟;关于孵化和离巢周期的持续时间未知;幼鸟离巢后被父母喂养超过一周。
区别辨识:与黄腰柳莺相比,上体多为灰绿的橄榄色,头部黄色斑纹不明显,眼前缺少黄色眉纹,下体多为灰色而非白色,体型略大,翼上的图案有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普遍分布且在局部地区数量丰富。在整个北印度次大陆的适宜海拔高度处为常见繁殖鸟。虽然没有具体的人口估计数据,但该物种的数量被认为相对稳定,且目前没有已知的重大威胁。
地理分布: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和中国。在繁殖季节,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包括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地。非繁殖季节,可降至更低海拔,如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山丘。
其他:淡黄腰柳莺的某些亚种已被提升为独立的鸟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淡黄腰柳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