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斑翅柳莺(英文名:Buff-barred Warbler,学名:Phylloscopus pulcher),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以其鲜明的黄色眉纹和淡色臀部为显著特征。整体呈黄橄榄色,双翼上有两条色差明显的翼斑,其中一条尤为突出。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及越南西北部的山地森林,常出现在混种林中。
外形特征:体长10-11厘米,体重5.5-7.5克。头部具长眉纹,翼部有两条翼斑,臀部淡黄色,尾羽外侧白色。雄雌相似,幼鸟色彩略暗淡。指名亚种为淡黄色眉纹,橄榄绿眼纹,头颈暗橄榄色,背部和肩部带橄榄色的赭石色,臀部呈淡黄色,上覆羽与肩羽相似,中覆羽尖端橄榄黄色,大覆羽宽翼斑橙色或黄色,飞羽深棕色,边缘橄榄绿色,尾羽深棕色或黑色,最外侧三根尾羽外侧白色。腹部颜色较暗淡,最亮处位于腹部和下尾羽覆羽。虹膜深棕色,喙黑色,下颌基部黄色至角质色,腿棕色或粉棕色。
鸣叫特征:叫声为尖锐而响亮的‘tit’、‘tsit’、‘zip’或‘swit’,有时连续发出,与灰喉柳莺类似但更为尖锐;还有一种上升调的‘tsi-i-i-i-i’。歌声由一个或多个叫声后跟快速尖锐的颤音组成,类似于林柳莺的‘tzzzzzzzzzzzzzt’。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2100米至4300米的亚高山带,常见于桦树、杜松、橡树和杜鹃花林,冬季降至较低海拔,通常低于2800米,甚至低至1000米,在常绿落叶林中活动。以昆虫为主食,偶尔吸食开花树木的花蜜和橡树的树液。繁殖季节结束后向更低海拔迁徙,冬季停留时间为10月至翌年3月,具体时间取决于高海拔地区的天气状况。春季返回繁殖地的时间为3月末至4月初。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月至7月。巢为干燥草、桦树皮条、地衣、绿苔和羽毛构成的不规则球状,通常建于浓密灌木中,距离地面3-4米,或靠树干、树枝分叉处、针叶树的外枝。每窝产卵3-4枚,关于孵化和雏鸟期的信息未知。巢可能被小杜鹃寄生。
区别辨识:与黄腰柳莺区别在于后者尾部无白色,翼斑黄色;与灰喉柳莺区别在于后者喉部和上胸部为灰色,胸部以下黄色。橙斑翅柳莺翼斑橙色,尾羽外侧白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中国西南地区分布,种群数量不丰富。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主要在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和越南西北部,非繁殖季节可见于东南亚部分区域。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橙斑翅柳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