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氏直爪百灵(英文名:Beesley's Lark,学名:Chersomanes beesleyi),是雀形目百灵科钉踝百灵属的小型鸟类,体长约11厘米,雄鸟重约27克,雌鸟约22克。以其独特的纤细弯曲喙、直立姿态、长而直的后爪以及白色尾尖为显著特征。雄鸟头部具白色眉纹和眼圈,耳羽淡红褐色,上体深棕色,边缘色浅,类似当地土壤颜色,与Pseudalaemon fremantlii和Calandrella somalica地方种群相似。雌鸟腹部更富红褐色,胸斑更大胆。幼鸟上体边缘色更窄,胸斑更大且更散。分布于坦桑尼亚东北部,栖息于无树或灌木的短草平原。
外形特征:雄性比氏直爪百灵具有白色眉纹和眼圈,淡红褐色耳羽,上体深棕色,边缘色浅,与当地土壤颜色匹配,下体浅红褐色,胸部有深棕色条纹。雌鸟腹部红褐色较浓,胸斑较大,数量较少。幼鸟上体边缘色较窄,胸斑较大且更散。其喙纤细弯曲,尾短带白色尖端,后爪长且直,站立时呈直立姿态。
鸣叫特征:发出略带鼻音的高音叽喳声,与直爪百灵类似,喂食雏鸟时成人会发出弹性的啾啾声。
生活习性:比氏直爪百灵居住在坦桑尼亚东北部,栖息于海拔1400至1550米的短草平原,偏好无树木或灌木覆盖、草丛间有足够的空间、地面覆盖率约50%的环境,避开石质区域。全年以成对或小群体出现,偶尔形成多达十只的小群。食物以鞘翅目的象鼻虫、暗黑甲虫和叶甲为主,还包括毛虫、大型蜈蚣和种子。雏鸟被喂以毛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雨季期间,主要在10月至12月和3月至4月。至少由两位成鸟喂养雏鸟,巢为地面的浅杯状,内部铺有干草和牛粪,一窝产两枚蛋,关于孵化和离巢期的信息未知。
区别辨识:与直爪百灵相比,比氏直爪百灵的胸部条纹更重,体型较小,翼长平均短10%,雌鸟腹部红褐色更浓,胸斑更大胆。幼鸟上体边缘色较窄,胸斑更大且更散。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全球受威胁物种,整个世界种群仅限于两个小于10平方公里的小区域,位于阿鲁沙以北30至50公里处,这两个区域均未受保护。由于栖息地面积小且土地使用变化可能带来灾难性影响,其具体状况目前未被BirdLife International认可。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坦桑尼亚东北部,集中在阿鲁沙以北的两个小区域。
其他:比氏直爪百灵曾被认为是直爪百灵的一个亚种,但现在被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比氏直爪百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