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爪百灵

Spike-heeled Lark Chersomanes albofasciata

直爪百灵(英文名:Spike-heeled Lark,学名:Chersomanes albofasciata),是雀形目百灵科钉踝百灵属的鸟类。小型鸣禽,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和西南部的干燥地带。其特征为头部具羽冠,棕色与黑色相间的鳞纹,白色喉咙和眼圈,下体白色,嘴尖细而呈圆锥状,略带弯曲,后爪异常长且直。

外形特征:直爪百灵体型约13至14厘米,体重在23至34克之间,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鸟平均较小。其特征包括站立时的直立姿态,纤细的下弯喙,以及带有显著白色尖端的短尾巴。成鸟头顶有淡色眉纹和眼圈,耳覆羽红棕色,上体红棕色有黑纹,颈背颜色较深或偏灰。翅膀深棕色,边缘泛黄;尾部深棕色,除中央尾羽外普遍有宽白尖。下体自喉部至腹部白色,与浅红棕色至肉桂色的胸腹形成对比。幼鸟的羽冠和背部有白色尖端,翼覆羽有白色边缘,胸部暗斑不明显。不同亚种在羽毛色泽上差异显著。

鸣叫特征:直爪百灵的典型叫声为干涩的颤音,'trrri-trrri-trrri-trrr',类似矶鹬的叫声,用于群体成员间的联系和领地宣告。群体对这种叫声的播放反应强烈,有时会发出近乎歇斯底里的合唱。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开阔生境,包括山地草原、干旱的卡鲁灌木丛和半沙漠及沙漠平原。常见于哺乳动物洞穴附近,也可见于纳米比亚的Etosha盐沼和博茨瓦纳的Makgadikgadi盐沼边缘。主要食物为昆虫,包括白蚁、甲虫、蚂蚁、蛾子和蛛形纲动物,也会摄食部分种子。通常以3至10个个体组成的群体活动,其中一只常站在小灌木或白蚁丘上担任哨兵,其余成员觅食。遇威胁时,会躲入哺乳动物的洞穴中避难。

生长繁殖:繁殖期主要在7月至12月,但在干旱区雨后会刺激繁殖,几乎全年均可发生。在纳米比亚,繁殖期通常为2月至4月。巢建于地面凹处,通常位于灌木基部或草丛中,内衬干草、茎和根须。巢边有时装饰有砂岩蜘蛛网。每窝产卵2至3枚,孵化期12至13天,雏鸟由双亲喂养,约在孵化后8至12天离巢,但不能飞行,仍需父母照料一段时间。

区别辨识:与其他百灵科鸟类相比,直爪百灵的后爪特别长且直,是重要的辨识特征。不同亚种在羽毛色彩和条纹上存在差异,例如alticola亚种上体颜色更深,macdonaldi亚种上体偏灰,而kalahariae亚种整体颜色更浅。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和西南部,包括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等地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其他:直爪百灵的巢有时受到小型哺乳动物,尤其是獴的捕食,导致繁殖成功率较低。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直爪百灵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