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鵙鹟

Arafura Shrikethrush Colluricincla megarhyncha

棕鵙鹟(英文名:Arafura Shrikethrush,学名:Colluricincla megarhyncha),是雀形目啸鹟科鵙鹟属的鸟类。体型粗壮的鸟,以其厚实的喙闻名。其羽毛颜色随地理区域而异,分布于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中北部的低地至中海拔湿润森林,包括次生林、沼泽森林和红树林。

外形特征:该物种的外观多样,从铁锈色的上体到灰褐色的变种不等,其中一些地区的个体呈灰色,有黑色的喙,脸部苍白,下方有暗淡的肉桂色;而在另一些地区,则上体为深棕色,下方为丰富的赤褐色,喙色较浅。指名亚种上部呈铁锈色,冠部较暗淡,面部侧面和不太明显的眉纹为暗红褐色,尾巴上方覆羽为暗红褐色,脸的下半部为暗淡的肉桂红色,带有黑色的羽轴条纹,耳羽为暗红褐色;初级飞羽边缘为土黄色,内侧次级飞羽在外部网状结构上完全为土黄色,上翼覆羽为橄榄褐色,边缘为土黄色;尾巴为暗红褐色,最外侧的一对羽毛在外部网状结构上边缘为土黄色;下体为暗淡的红褐色,喉咙和胸部有宽大的灰色条纹。幼鸟上体和翼覆羽的颜色更深,下体略带褐色。

鸣叫特征:发出丰富、悦耳、多变的鸣唱,由数个穿透力强的哨音组成,通常以升降模式出现,常以一两个充满活力的上滑音结束。叫声包括“chek”和“whit”的音符。

生活习性:生活在各种湿润森林环境中,包括次生林、沼泽森林和红树林,主要栖息于低地、丘陵和较低的山区,最高可达1850米。以昆虫为主食,偶尔食用种子和果实,罕见情况下会捕食小鸟。觅食活动主要在林下层和中层进行,有时也会到达地面。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澳大利亚为8月至2月,可能有多次繁殖尝试。筑巢由双亲共同完成,巢为深而松散的杯状,由枯叶、树枝、树皮条、植物纤维、根须和茎构成,内部衬以细黑丝状物、植物纤维、根须、细茎和其他精细材料。每窝产卵2枚,偶尔3枚,孵化期至少19天,幼鸟由双亲共同喂养,离巢期约为10至12天。

区别辨识:锈色林鵙鹟相似,但体型较小,眼睛较暗而非明亮。与乌鵙鹟黑林鵙鹟大小和形状相似,但颜色不会如此均匀的深色。也与灰鵙鹟相似,但体型较小,颜色更偏棕色,胸部有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北部至西部海湾地区,包括新几内亚西部的萨拉瓦蒂岛、沃格尔科普半岛至森德拉瓦西湾、新几内亚西南部平原、阿鲁群岛和跨弗莱地区,南至新几内亚南部。

其他:在一项关于鸟类毒性的研究中,两个标本被检测出含有类似于中美洲和南美洲毒箭蛙分泌物中的巴特拉克毒素(BTXs)。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棕鵙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