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汶鹃鵙

Wallacean Cuckooshrike Coracina personata

帝汶鹃鵙(英文名:Wallacean Cuckooshrike,学名:Coracina personata),是雀形目鹃鵙科鸦鹃鵙属的大型鸣禽,为印度尼西亚的特有种。其羽毛颜色多样,体型较大,喙部粗重,是该属中独特的存在。分布于小巽他群岛和摩鹿加群岛南部,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森林。

外形特征:帝汶鹃鵙的外观高度可变,成年雄鸟在Kai群岛和西部小巽他群岛呈均匀的黑灰色;在松巴岛,上部为浅灰色,尾全黑,脸部黑色,腹部白色;在东部小巽他群岛,背部较暗的石板灰,面部有黑色面具。雌鸟与雄鸟相似,但脸部和喉部缺乏黑色,下翼覆羽和腋下羽毛为淡黄色。幼鸟和亚成鸟的描述未知。

鸣叫特征:发出鼻音、争吵声和上升的嗡嗡声,包括一系列长而单调的吹哨声,以及2到3个每2到3秒重复一次的上升的嗡嗡声。

生活习性:常见于原始低地和山地森林,但也出现在林地、季风灌木丛、草原和各种栽培地中,避免开阔地带和桉树(Eucalyptus)林地。通常定居,可能有局部移动。以昆虫为主食,于森林冠层和孤立树木的树冠中低调觅食。

生长繁殖:在松巴哇岛和弗洛雷斯岛(floris亚种)于5月至6月繁殖;在罗蒂岛(指名亚种)3月有雏鸟。更多信息未知。

区别辨识:在松巴岛,全黑的尾巴,没有白色部分,排除了黑脸鹃鵙。在其他地区,帝汶鹃鵙通过缺少干净的白色腹部、较暗的上部和不太明显的黑色面部与黑脸鹃鵙区分开。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弗洛雷斯岛上广泛分布且局部常见;在科莫多、帝汶和塔尼马尔群岛中等常见;在韦塔岛上热带森林中广泛分布;在松巴岛上稀少;在Kai岛上非常罕见。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区的松巴哇岛至Sermata(小巽他群岛)和印尼摩鹿加群岛南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帝汶鹃鵙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