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鹇

Kalij Pheasant Lophura leucomelanos

黑鹇(英文名:Kalij Pheasant,学名:Lophura leucomelanos),是鸡形目雉科鹇属的鸟类。又名: 鸬雉、黑鸡,其最显著特征是雄鸟的蓝黑色光泽羽毛,雌鸟则呈灰褐色。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北部至泰国西部,中国境内仅见于海拔2100~3200米的亚热带森林。2021年,黑鹇被宣布为印度Jammu和Kashmir地区的象征性鸟类。

外形特征:雄性黑鹇总长63-74厘米,雌鸟50-60厘米,雄鸟以蓝黑色为主调,带有金属光泽,雌鸟则为均匀的灰褐色或暗褐色。雄鸟的头部有向后指向的冠羽,面部皮肤裸露呈红色,腿部颜色从淡棕色到灰绿色不等。雌雄幼鸟的羽毛在暗褐色基底上,下部羽毛末端有白色斑点,上部羽毛有暗色亚端横纹和淡色边缘。成年后,雄鸟的羽毛色彩会变得更加鲜艳。

鸣叫特征:黑鹇在鸟群分散时会发出低沉的‘kurr-kurr-kurrchi-kurr’联络叫声。雄鸟会发出响亮的咯咯哨音,伴有翅膀拍打身体的声音。争斗时,会发出恐吓的‘koor koor’声,紧接着是尖锐的‘waak, waak’声。告警时,会重复‘koorchi koorchi koorchi’叫声或发出‘whoop-keet-keet’的喉音。

生活习性:黑鹇栖息于海拔1300~3300米的山地箭竹丛和林间草丛中,偏好有水边的环境。它们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以植物嫩叶、种子为主食,偶尔也会食用昆虫。黑鹇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卡玛山谷中被发现,这里是世界上十大景观之一。

生长繁殖:繁殖期主要在5月至6月,黑鹇会在草丛中筑巢,每窝产卵5-15枚,卵色为深皮黄粉红色,大小约为46.1-53.0毫米×27.7-39.0毫米。孵化期大约24-25天,期间由雌鸟独自承担孵化任务。

区别辨识:黑鹇白鹇在外观上有明显差异,尤其是腿部颜色,黑鹇的腿部为灰或淡棕色,而银雉为鲜红色。此外,雄性黑鹇的羽毛色彩更为丰富,雌鸟则较银雉的雌鸟更暗淡。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黑鹇分布于东洋界,从巴基斯坦北部至泰国西部,中国境内的分布限于亚热带森林,海拔高度在2100~3200米之间。

其他:黑鹇已被引入夏威夷群岛作为狩猎鸟类。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鹇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