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须针尾雀

White-whiskered Spinetail Synallaxis candei

白须针尾雀(英文名:White-whiskered Spinetail,学名:Synallaxis candei),是雀形目灶鸟科针尾雀属的珍稀鸟类。以独特的外观和鲜明的黑白红配色著称,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北部和委内瑞拉西部。其命名源自南美探险家Admiral Antoine Marie Ferdinand de Maussion de Candé。

外形特征:白须针尾雀体长15至17厘米,体重约14至16克。成鸟具有醒目的白色“胡须”,黑色脸部,灰色冠羽,明亮的赤褐色上体,翅膀带暗褐色尖端,尾巴三分之二赤褐色,末端深褐色。下巴白色,喉咙黑色,胸部和两侧赤褐色,腹部白色,下尾覆羽淡赤褐色。虹膜深棕色,上喙黑色,下喙黑或黑褐色,腿脚蓝灰至石板灰色。幼鸟特征未详述。

鸣叫特征:白须针尾雀的鸣唱声为鼻音的“a-dít-dít-du”,中间两音较强,常重复。叫声为鼻音的“paa-pip”,受惊时发出长而尖锐的鼻音“naaaa”。

生活习性:白须针尾雀居住在热带落叶林、干旱灌木丛、过度生长的牧场及红树林边缘。它们全年留居于分布范围内,以成对的形式觅食,主要在地面或离地约2米高的枝条上寻找节肢动物。

生长繁殖:白须针尾雀可能在雨季期间繁殖,通常是十月到一月,推测为一夫一妻制。巢穴由荆棘枝条构成,外部覆盖小枝和树皮,内部底部铺有叶子,有时还会有蛇皮。巢置于刺灌丛中,离地1.3至2.5米高。每窝产卵三到四枚,孵化期和其他繁殖细节未知。

区别辨识:白须针尾雀以其独特的白色颊须、黑色脸部和赤褐色体色易于识别,与同属其他物种区别明显。亚种atrigularis背部棕色,脸颊和下巴斑点灰白色,尾部基部较暗,胸腹部颜色较暗淡;venezuelensis整体较淡,喉部白色,下喉有黑色带纹,尾部颜色界限更分明。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北部和委内瑞拉西部,具体包括哥伦比亚的苏克雷和马格达莱纳部门,以及委内瑞拉的法尔孔和拉腊州。

其他:白须针尾雀的分类历史涉及早期将其归入Poecilurus属,但现已确认属于Synallaxis属,与棕胸针尾雀是姐妹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须针尾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