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啄木鸟(英文名:Ground Woodpecker,学名:Geocolaptes olivaceu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地啄木鸟属的鸟类,也是仅有的三种地面活动的啄木鸟之一。其分布局限于南非洲的较凉爽山区,如南非、莱索托和斯威士兰。在从西南至东北的广阔地带内活动,范围从开普半岛延伸到姆普马兰加省。与Campethera属的啄木鸟亲缘关系密切,后者中也有采用地面觅食策略的物种。
外形特征:地啄木鸟平均体长22至30厘米,体重约120克,是非洲最大的啄木鸟。雄鸟额头和头顶呈灰褐色,颈背偏棕,可能带有微红痕迹;头部和颈部两侧灰色,颊部暗灰色,喙尖有细小红色羽毛(近距可见)。下巴和喉部白色,背部灰褐至暗绿褐色,新鲜羽衣具淡色羽尖形成小斑点和隐约的条纹。臀部红色,尾上覆羽棕色带白色横纹;翼羽和尾羽暗棕色,有白色条纹,三级飞羽带绿色调。胸部羽毛基部粉红,腹部深红色,两胁灰棕与白色相间,有时延伸至尾下覆羽。翅膀下部棕色和黄白色相间;尾下部浅棕色,黄白色条纹。喙长而尖,黑色,鼻孔间狭窄,虹膜粉至金黄色,脚灰色。雌鸟类似雄鸟,但红色较少。幼鸟似雌鸟,但更暗淡,常在颈背有红色,眼全白,下方较淡呈淡粉色。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粗糙的‘peer, peer, peer’或‘pee-aa-r-g-h’尖叫,被惊扰时;连续五声‘ree-chick, ree-chick’的叫声,作为联系和领地宣告;加入群体时发出类似猎鹰的‘krrrreee’声;展示时‘chew-kee’叫声。
生活习性:偏好开阔、植被稀疏的山地环境,包括草甸石堆斜坡和山丘,岩石露头的开阔草地,山脊,贫瘠或侵蚀区。以蚂蚁及其卵、幼虫为主食,也吃白蚁、甲虫和其他昆虫,以及螨类。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占据21至70公顷的区域,熟悉巢穴位置,最多停留三天。主要在地面觅食,偶尔在枯树上活动。清晨和傍晚活动频繁,大量摄食蚂蚁,消化缓慢。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8月至11月,单胎产卵,巢穴由雄鸟挖掘于河岸(高度0.5至6米),或道路切割处、土洞壁或岩石间。隧道长1米左右,直径7.5厘米,以温和上坡结束于直径15厘米的巢室。巢室可能被重复使用数季,但更常见的是在同一区域挖掘新洞。产2至5枚白色蛋,通常三枚,尺寸25至30.2毫米×20.2至22.8毫米,重量7.3克。双亲轮流孵化,每班持续0.5至2.5小时,可能有辅助者参与喂养。孵化和离巢时间未记录,幼鸟随父母直到下一繁殖季节。
区别辨识:地啄木鸟与Campethera属啄木鸟相似,但体型更大,背部颜色更偏向橄榄绿,臀部明显红色。与安第斯扑翅䴕和草原扑翅䴕相比,地啄木鸟的活动区域和饮食偏好有显著差异。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虽然在大部分分布区内常见,但局部地区面临松林种植威胁,如姆普马兰加省和北东开普省。自1987年至2014年,报道率下降51.7%,范围收缩43.3%。出现在多个保护区,如巨人城堡和苏伊克博斯兰德保护区。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非和莱索托的山地地区,从西南至东北,覆盖开普半岛、纳马夸兰到姆普马兰加。
其他:历史数据有限,但分析显示其报道率和范围在两个南方非洲鸟类图谱项目之间有所下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地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