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巢金丝燕(英文名:Mossy-nest Swiftlet,学名:Aerodramus salangana),是雨燕目雨燕科金丝燕属的小型鸟类。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以干苔藓和其他植被碎片构建的独特巢穴。该物种广泛分布于中南半岛、东南亚诸岛,包括印尼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婆罗洲,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和部分岛屿。
外形特征:苔巢金丝燕体长约11.7至12厘米,体重约11.3克。拥有浅叉状尾巴,上体呈均匀的黑褐色,下体颜色较淡,为浅棕色。不同亚种在体型、翼长和尾叉深度上有所差异,其中natunae亚种翅膀较长,脚部覆羽;maratua和aerophilus亚种体型较小,后者尾叉最深,可达11-13%,脚部无羽。部分亚种背部羽毛有灰色倾向。
鸣叫特征:苔巢金丝燕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特别是在salangana和natunae两个亚种中得到确认。
生活习性:苔巢金丝燕常在森林和水道上空成群飞翔,偏好在原始森林中的洞穴附近觅食,活动高度较低,与同域物种如大金丝燕相比,它们的觅食时间较短。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通常从9月持续到次年4月,筑巢于洞穴中,巢由植物物质粘合而成,内部湿润柔软。每窝产卵2枚,间隔两天产下,两性共同孵卵,孵化期平均23天。若双雏均存活,离巢期平均48.5天,单雏存活时为48天。平均繁殖成功率约为38%,每繁殖一次平均有0.8只幼鸟成功离巢。
区别辨识:与黑色巢穴的黑巢金丝燕和白色巢穴的可食用巢金丝燕相比,苔巢金丝燕的巢由干燥的苔藓和其他植被构成。在手握或观察巢穴时,不同亚种之间才能安全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Java岛上可能数量不多,但鉴别难题可能掩盖了其真实状况。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洋界的印尼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婆罗洲,以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部分岛屿,包括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其他:在Gunung Mulu国家公园(Sarawak)有其分布记录,推测其范围可能延伸至婆罗洲南部一半的区域。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苔巢金丝燕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苔巢金丝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