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腰凤头雨燕

Grey-rumped Treeswift Hemiprocne longipennis

灰腰凤头雨燕(英文名:Grey-rumped Treeswift,学名:Hemiprocne longipennis),是雨燕目树燕科凤头雨燕属的鸟类。具有独特暗灰色喉部和胸部、白色腹部的鸟类。雌雄差异明显,雌鸟耳羽无橙红/栗色。分布于马来半岛至印尼苏拉威西岛和小巽他群岛西部,偏好低地和山脚森林,尤其是湿润森林。

外形特征:成年雄鸟具有明显的暗灰色喉部和胸部,与白色的腹部形成鲜明对比,耳羽呈暗橙红色/栗色。雌鸟耳羽缺乏这一色彩。两性上半身带绿色光泽,翼尖在栖息时会交叉于尾上。雄鸟翼展长于雌鸟,尾部颜色和光泽度亦有细微差别。幼鸟头部和身体特征与凤头雨燕相似,但背部花纹更复杂,尤其在头部,无明显的侧向条纹和苍白的眼眶斑点。亚种harterti和perlonga比指名亚种颜色更深,臀部颜色较淡,而wallacii体型最大,羽色与指名亚种相近。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的涉水鸟或燕鸥般的叫声,既在栖息时也飞行中发出,变化多样,最常见的是一种刺耳的‘ki’声,有时连续发出‘ki-ki-ki-kew’,也会发出双音节的‘too-eit’或‘whit-kep’声,第二音节略高且金属质感,类似凤头雨燕

生活习性:栖息于大型树木的林冠层、半常绿和常绿森林边缘,偶尔出现在高大的红树林和海岸松林,利用成熟橡胶园等高大种植园和成熟的公园树木。活动高度从地面到1200米不等。以飞行中的节肢动物为食,特别喜欢攻击飞蚁群和蜜蜂。黄昏和雨后特别活跃,此时会与其他空中觅食者共同活动,形成多达70只的同类群。

生长繁殖:在北半球的繁殖季节为2月至8月/9月,高峰在3月至6月,南半球(Java和Sulawesi)活动巢穴从12月至8月。在Kalimantan Barat(Borneo)一年繁殖两次,分别在4月至5月和8月至9月。巢通常建在5至30米高的裸露树枝上,形状似半碗,由硬化唾液、苔藓、树皮碎片和体羽构成,大小约36×24毫米,深度可达12毫米。每次产一枚白色卵,大小约为25.6×17.4毫米,孵化和育雏至少需50天。

区别辨识:凤头雨燕相比,灰腰凤头雨燕体型较大但尾巴较短,流线型不突出于折叠翼尖之外,脸部橙红/栗色较少,上下体色对比更明显。小须凤头雨燕颜色更深、体型更小,有白色面部条纹和青铜色上半身。雌雄和亚种间存在颜色深浅和体型大小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其分布范围内普遍常见,总体上没有严重威胁。然而,过度使用有机磷农药可能影响其郊区公园栖息地,新加坡近期观察到种群下降。此外,西印尼的非法狩猎对非森林种群造成损害。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在马来半岛至印尼苏拉威西岛和小巽他群岛西部,包括Brunei、Indonesia、Malaysia、Myanmar、Philippines、Singapore和Thailand。主要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湿润低地森林、亚热带或热带红树林和亚热带或热带湿润山地森林。

其他:灰腰凤头雨燕偏好斑驳的树冠覆盖和边缘生境,这可能使其受益于某些森林扰动,但不适应油棕榈农业的快速扩张。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腰凤头雨燕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