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鹑鸠(英文名:Partridge Pigeon,学名:Geophaps smithii),是鸽形目鸠鸽科岩鸠属的鸟类。亦被称为裸眼青铜翼、裸眼鹑青铜翼或裸眼鹑鸽,是澳大利亚中北部特有的鸠鸽科鸟类。这种中等体型的鸽子,常见于开阔的林地和路边,以地面活动为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裸露的面部皮肤,颜色因地区而异,北领地为红色,西澳则呈黄色。飞行时翅膀拍打的声音格外响亮。
外形特征:裸眼鹑鸠体长约23至28厘米,体重介于150至250克之间。头部、颈部及上体呈现灰褐色,眼部周围有一大片红或黄的裸露皮肤,边缘有细黑线勾勒,白眉纹自喙基延伸至裸皮上方。下颏、喉部大部及下颊为白色,环绕着从喉侧延伸至耳羽的棕色斑块。上翅灰褐色,内侧次级飞羽及内侧大覆羽有绿色或紫色的虹彩斑点。胸部灰褐色,逐渐变为紫灰色,至下胸尖窄,形成被白腹和侧腹所包围的暗色三角形。腹部下方和肛周为淡黄色,尾下覆羽深棕色带白色鳞状斑。尾羽深棕色,具模糊的黑色亚端斑。喙为黑色,腿脚为紫棕色。雌雄相似,幼鸟上体及次级覆羽较成鸟更深的棕色,有细小的红褐色鳞状斑和斑点,无虹彩,尾巴有不明显的淡色横斑,下体鳞状和浅色斑点更明显,呈奶油色到粉棕,喙角质色,腿脚淡粉色,面部皮肤颜色未知。
鸣叫特征:鸣叫时会发出悠长而富有旋律的低沉‘cooooo’声作为广告鸣叫,群内成员则会发出‘coo-poo-poop’声作为接触或警告的短促高音‘coo’声。
生活习性:裸眼鹑鸠栖息于水源充足的热带林地和开阔森林,偏好尤加利树林下的阿卡西亚和终端树种组成的轻土层。避免密集森林和无树地带。主要以种子为食,尤其是禾本科的Eriachne和豆科植物,也吃本地和引进的植物。每天需访问水源。非繁殖季节时,它们常以15至20只的小群出现,有时可达50只,但在繁殖季节则以成对或家庭群的形式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活动全年都有发生,但高峰期在旱季中期,即5月至7月,筑巢主要集中在3月至10月。巢建在地面,以干草茎铺垫,通常位于一丛干草的底部。每窝产两枚光滑的乳白色蛋,由双亲轮流孵育17至19天。雏鸟出生时重约10至11克,全身覆盖沙肉桂色上部和沙白色下部的绒羽。9天后,幼鸟能够短距离飞行和快速奔跑,有时在10至12天时离巢。幼鸟在43至56天之间开始换羽进入成年羽毛。
区别辨识:与鹑鸠、聚群铜翅鸠(具有黑白面部标记)、Chestnut-quilled和White-quilled Rock-Pigeons(具有浅色翼板)相区别。两种亚种,smithii和blaauwi,主要区别在于眼眶皮肤的颜色,前者为红色或蓝色,后者为黄色或蓝黄色。部分权威认为该物种最好被视为单型种。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北部,包括北领地西北部和西澳大利亚的金伯利北部。
其他:全球种群估计在2010年为126,000只成熟个体。G. s. smithi估计有约120,000只成熟个体,而G. s. blaauwi则有6,000只。由于生境丧失,尤其是人类引起的火灾导致的地面覆盖损失,使得鸟类更易受到多种掠食者的威胁,特别是野猫。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裸眼鹑鸠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