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鸠

Squatter Pigeon Geophaps scripta

鹑鸠(英文名:Squatter Pigeon,学名:Geophaps scripta),是鸽形目鸠鸽科岩鸠属的鸟类。以其鲜明的黑白面部条纹和腹部至肩部的白色条纹而著称。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和中东部的干旱地区,尤其在昆士兰北部更为常见。

外形特征:鹑鸠体型较大,长度约26-32厘米,体重200-225克。其脸部和喉咙有明显的黑白色条纹,头部、颈部和背部呈淡灰棕色,边缘较浅形成鳞片状外观,尤其是肩羽处。尾巴为深褐色,中心略淡;上翼覆羽暗棕色,大多数覆羽边缘较浅,内侧大次级飞羽上有虹彩绿或紫色斑块;翅膀黑色带细浅色边和尖端;内侧次级飞羽褐色,带有暗淡虹彩绿或紫色斑点;上胸淡灰棕色,向下渐变为蓝灰色,与腹部白色部分形成对比,形成一个被白色侧面和腹部包围的深色三角形;侧面、臀部和尾下覆羽为棕灰色,带有宽大的白色鳞片;尾下覆羽深褐色,中心略淡;喙黑色;眼周皮肤蓝灰色;腿和脚为暗紫色。雌雄相似。幼鸟面部图案模糊不全,头部、颈部和背部比成年鸟更暗淡的棕色,逐渐变为上尾覆羽的浅棕色;肩羽奶油色到淡黄色;背部的浅色斑点形成模糊的浅色带;尾巴大部分为深棕色,边缘颜色较浅,具有宽阔、不完整的深棕色亚终端带和黑棕色外侧羽毛带浅色尖端;面部皮肤淡黄色至黄色。半岛亚种主要差异在于其红色的眼周皮肤,年轻个体呈黄色。

鸣叫特征:鹑鸠通常不是很吵闹。在求偶展示时,会发出轻微的三声温和咕咕声,首声最短,但所有声音都在同一音高:“pu..poo..poo”。受惊时,会发出类似但音调更高的咕咕声。伴侣或群体成员之间通过低沉哀婉的吟唱保持联系。

生活习性:鹑鸠栖息于开阔的桉树林和相关草原。过去可能在其分布范围南部的开阔平原上也有发现,但现在非常罕见。它似乎仅在当地范围内活动,像裸眼鹑鸠一样,主要在地面活动,当受到惊吓时,会以鹌鹑般的爆炸式飞行逃离。

生长繁殖:有限的数据表明,鹑鸠全年均可繁殖,但在旱季达到高峰;繁殖准备显然受环境条件强烈影响。巢建在地面的一个浅坑中,仅有少量草覆盖,隐藏在草丛或灌木下。每次产2枚光滑的白色蛋。在圈养条件下,孵化期约为17天,幼鸟离巢时间为9天。雏鸟出生时全身覆盖着浅褐色绒毛。

区别辨识:鹑鸠铜翅鸠的区别在于其苍白的白色翅膀下方,而后者翅膀下方为红褐色。此外,其独特的黑白面部标记和侧腹至肩部的白色条纹也是辨识的关键。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尽管全球并不面临威胁,但其状态知之甚少,需要更多的调查工作。指名亚种被认为处于脆弱状态。没有可用的人口估计数据。在整个分布范围内,该物种数量严重下降,几乎在新南威尔士州灭绝;目前仅在开普约克半岛内陆较为常见。过度放牧,尤其是在分布范围南部的绵羊和北部的牛群,可能是导致其种群下降的最重要因素,但狩猎压力也可能有所贡献。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和中东部,特别是在昆士兰北部较为常见。在过去的分布记录中,可能也存在于其南部范围内的开阔平原,但现在极为罕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鹑鸠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