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鸥

Black-headed Gull 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

红嘴鸥(英文名:Black-headed Gull,学名: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是鸻形目鸥科彩头鸥属的鸟类。俗称: “水鸽子”,包括湿地、海边、农田等,常以群体形式出现,数量可达数千。在中国,红嘴鸥繁殖于西北部天山和东北湿地,冬季南迁至东南部及北纬32°以南的所有湖泊、河流及沿海地带。

外形特征:红嘴鸥体长37至43厘米,翼展94至110厘米,体重195至325克。繁殖成鸟头部深巧克力棕色至近黑色,有黑色边缘;眼睛周围有白色新月形纹,颈部白色;身体下部白色,部分个体腹部有粉红色光泽;背部、上覆羽、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灰色,次级飞羽有白色尖端;外侧初级飞羽白色,边缘和尖端黑色;尾巴白色;嘴和腿深红色;眼睛深棕色。亚成鸟背部斑驳的棕色,冬季换羽后变为浅灰色。喙和脚红色,身体大部分羽毛白色,尾羽黑色。

鸣叫特征:红嘴鸥在繁殖季节叫声嘈杂,发出尖叫的、下降的、但旋律优美的'krreeaarh'或类似叫声,常连续重复。觅食群体则发出较安静的类似叫声。也发出短促的'kek'或'kekekek'声。

生活习性:红嘴鸥栖息于沿海、河流、湖泊,常集群活动,有时与其他海鸟混群。它们在水面或陆地上停歇,以鱼虾、昆虫为食,也会在城镇中寻找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它们是机会主义喂食者,冬季依赖人类提供的食物源,如在垃圾场、公园和渔港附近觅食。

生长繁殖:红嘴鸥在古北界繁殖,南迁至印度、东南亚及菲律宾越冬。在中国西北部天山西部地区及中国东北的湿地繁殖。它们在芦苇或草丛地面上筑巢,巢相当简陋,产卵2至6枚,孵化期为23至24天。幼鸟可能返回出生地繁殖。

区别辨识:红嘴鸥棕头鸥的区别在于体型大小、虹膜颜色、翼尖的白色标记。与遗鸥相比,遗鸥的白色眼睑更粗,翼合拢时翼尖具数个白点,而非繁殖期遗鸥头顶及颈背具暗色纵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亚大陆,从格陵兰沿海远南部至中国东北部。非繁殖期分布于非洲、印度洋、远东至菲律宾,以及内陆部分地区,如非洲、印度次大陆和亚洲东南部。

其他:红嘴鸥在某些地区的数量增长迅速,尤其是在人类居住地附近,如垃圾场和城市。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嘴鸥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