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杓鹬(英文名:Eurasian Curlew,学名:Numenius arquata),是鸻形目丘鹬科杓鹬属的鸟类。属于大型涉禽,广泛分布于温带欧洲与亚洲。此物种在欧洲通常简称‘杓鹬’,苏格兰地区则称为‘whaup’。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长而弯曲的喙,以及背部的白色斑块。白腰杓鹬繁殖于从沿海沼泽到高沼地的各类草地生境,冬季则主要在沿海低地活动。
外形特征:白腰杓鹬体长50-60厘米,翼展80-100厘米,体重410-1360克,雌鸟通常比雄鸟大,尤其体现在喙的长度上。全身灰褐色,背部具白色斑块,翼下覆羽白色,腹部白色,两胁有条纹。与中杓鹬和大杓鹬相比,白腰杓鹬的体型更大,头部无条纹,喙长且弯曲。
鸣叫特征:白腰杓鹬的叫声响亮,常发出‘coor-lee’的叫声。
生活习性:白腰杓鹬主要栖息于各种开阔生境,包括沼泽、草地、森林边缘的潮湿地带、农田、沙洲和沿海沼泽。它们迁徙时会经过湿地和农田。食物主要包括甲壳类、软体动物、蠕虫、昆虫及其幼虫,偶尔也会捕食小鱼和蛙类。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5月至7月,白腰杓鹬会在沼泽湿地、湖泊或溪流附近的干燥地面筑巢,每窝产卵4枚,偶尔3-6枚,由双亲共同孵化,孵化期约28-30天。
区别辨识:白腰杓鹬与大杓鹬的区别在于腰部较白,大杓鹬的嘴更长且下弯更明显。与中杓鹬相比,白腰杓鹬体型更大,头部无条纹,嘴相应更长。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保护级别:Ⅱ级(2021.02.05)
地理分布:繁殖于亚北极和温带欧亚大陆,从法罗群岛、英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至法国南部,向东至哈萨克斯坦北部、蒙古北部、外贝加尔地区、中国东北和内蒙古。非繁殖期分布于非洲、地中海、中东、印度次大陆、东南亚、日本南部、朝鲜半岛、中国东南部、台湾和菲律宾等地。
其他:白腰杓鹬的全球数量估计在77,000至1,065,000之间,但由于栖息地丧失和农业集约化,多个地区种群正在下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腰杓鹬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