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鹞

Spotted Harrier Circus assimilis

斑鹞(英文名:Spotted Harrier,学名:Circus assimilis),是鹰形目鹰科鹞属的鸟类。也被称为烟鹰。体型介于鹞鹰和雕之间,飞行迅速,视力敏锐,能在远距离精准锁定猎物。在澳大利亚和印尼的苏拉威西岛及松巴岛可见其踪迹。

外形特征:斑鹞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猛禽,腿长,翅膀窄长。成年个体胸腹部呈栗色并带有醒目的白色斑点,幼鸟则有条纹。雄性斑鹞体长50-55厘米,雌鸟更大,可达58-61厘米,翼展121-147厘米。成年个体的头部看起来较短且宽,由类似猫头鹰的面部羽毛造成。雄鸟上部蓝灰至灰色,雌鸟胸腹有显著的白色斑点。幼鸟上部深棕色和淡黄色,下部淡黄色并带有棕色条纹。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高音的“wik wik wik”声和更嘈杂的“kikikikik”声,用于各种情境,包括巢穴防御和喂食,但通常较为沉默。

生活习性:栖息于树少或稀疏的草地、半沙漠和灌木丛,以及开阔的草原、平原和农田(尤其是小麦地)。从海平面到至少1500米的高度均可发现其踪迹。部分迁徙,冬季有些个体移至热带地区。主要食物包括陆生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大型昆虫和爬行动物,偶尔也会食用腐肉。通过低空、缓慢的系统性搜索来捕食,俯冲至地面捕获猎物。

生长繁殖:通常在南澳大利亚的9月至10月繁殖,有时在3月至6月;在北方则是6月至9月。一次繁殖季可能养育两窝幼鸟。独居并实行单配偶制,占据大片不重叠的领地。巢建于活树上,高度2-15米,由树枝搭建,内衬绿色叶子,宽40-70厘米,深16-39厘米。每窝产卵2-4枚,孵化期32-34天,幼鸟36-43天离巢,离巢后至少依赖父母6周。

区别辨识:沼泽鹞相比,斑鹞更为纤瘦,尾巴更长,翅膀基部宽阔且指状,尾巴略呈楔形。雌鸟比雄鸟大25%,体重平均多40%。幼鸟颜色较浅,翅膀和尾巴暗色,肩部锈色明显,尾巴横纹明显,与沼泽鹞的灰暗或更深的颜色形成对比。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列为CITES II级。一般数量不多但分布广泛;在南方可能因栖息地创造和本土及引入猎物的增加而受益局部。蛋壳厚度未因DDT而显著减少。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除塔斯马尼亚)和印尼的苏拉威西岛及松巴岛。偶尔出现在东帝汶。在澳大利亚大陆广泛分布,但在密林、海岸、悬崖和山脉地区较少见。在新南威尔士州分散分布,构成单一人口。

其他:对兔子的依赖曾使其受到兔病毒疾病爆发的影响,导致其转向更多依赖本土猎物。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斑鹞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