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文鸟(英文名:Scaly-breasted Munia,学名:Lonchura punctulata),是雀形目梅花雀科文鸟属的鸟类。体型小巧的梅花雀科鸟类,分布于南亚至东南亚的广阔区域。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胸部和两胁的深褐色鳞状斑纹。原生于印度、斯里兰卡到中国东部、台湾、菲律宾及周边岛屿。斑文鸟通常成群活动,以谷物为主食,对农业造成一定影响。
外形特征:斑文鸟体长约10-12.5厘米,体重约12-16克。成鸟背部呈暖褐色,脸部深褐色,腹部布满细小的黑色鳞状斑纹。幼鸟全身黄褐色,腹部颜色略淡。性别相似,但雄鸟的下体标记更暗,喉部更深色。喙部黑色,下颚基部有时呈淡蓝灰色。
鸣叫特征:斑文鸟的鸣叫声包括重复的软调‘tit-ti, tit-ti’接触声,响亮的‘kit-teee, kit-teee’接触声,以及上升的‘puip’或‘sieuw!’群叫声和飞行叫声。歌声由一系列安静音符开始,随后是一串哨声和颤音,以一个较长的滑音‘weee’结尾。
生活习性:斑文鸟栖息于低地和山脚地带,包括潮湿平原、草场、灌木丛、红树林、稻田、耕地、荒地和花园。它们全年结群活动,有时与其他文鸟混群。以草籽、杂草、桉树种子、浆果、藻类、昆虫和家庭残羹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印度主要为雨季(5月至9月),在泰国南部和菲律宾几乎全年都可繁殖。巢由开花的草头、叶片和枝条构成,内部铺有细草,通常位于树或灌木丛中,高度可达13米。每窝产卵3-6枚,孵化期约14天,幼鸟在18-19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斑文鸟常与其他文鸟如白腰文鸟混群,但白腰文鸟有明显的白腰和白腹特征,易于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远东和澳新界,包括阿富汗东北部、印度、斯里兰卡、中国东部、台湾、菲律宾、大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岛和小巽他群岛。
其他:斑文鸟已被引入世界多个地区,包括西印度群岛、夏威夷、日本和美国南部,尤其在澳大利亚沿东海岸非常常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斑文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斑文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