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顶火雀(英文名:African Firefinch,学名:Lagonosticta rubricata),是雀形目梅花雀科火雀属的鸟类。直译: 非洲火雀,广泛分布于非洲各地的鸟类。其分布区域覆盖了非洲的西部、中部、东南部和南部,全球分布面积估计达到540万平方公里。这种鸟以它独特的蓝灰色喙和尾巴下方的黑色标记而闻名。
外形特征:成年雄性灰顶火雀身长10至11厘米,体重约8.6至11.7克。头部的冠部和颈部呈铅灰色,背部橄榄棕色,翼覆羽亦如此,有时带有灰色调。臀部、上尾覆羽和外侧尾羽为深红色,其余尾羽黑色,基部有红色边缘。下体从颏到腹部为深红色,胸侧和胁部有小白斑点,腹中部灰黑,肛周及下尾羽黑色。喙短尖,黑色带灰,下颌基部粉红。雌鸟色彩较淡,幼鸟缺乏红色下体。五种亚种在羽色上有细微差异。
鸣叫特征:鸣叫包括上升的颤音"trrrrrrrr-t"和响亮清脆的"tui-tui-tui-tui",通常后跟"wink-wink-wink",报警声为类似欧亚鹪鹩的尖锐敲击声。歌曲由随机重复的各种清脆音符组成,穿插着吱吱哨声、颤音和鸣叫。
生活习性:灰顶火雀偏好湿润、植被茂密的生境,如森林边缘的蕨类植物、含金合欢树的灌木丛、草丛下的荆棘,以及河流边的浓密植被。常见于近道路或小径的安静地带,也能在花园和乡村附近发现。它们主要以种子为食,辅以昆虫,通常在地上觅食,通过翻找土壤寻找食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南部非洲为11月至翌年6月,高峰在1月至4月,北部地区则较晚。雄鸟筑巢,呈圆筒状,侧面入口,由干枯的长草茎构成,内衬柔软的草穗或羽毛。巢藏于高草丛、蕨类植物或树桩旁的草丛中。每窝产2至5枚卵,双亲共同孵卵约12天。雏鸟由双方喂养2至3周直至离巢,之后再被喂养10天,此时完全独立。暗蓝靛鸲是其寄生者。
区别辨识:灰顶火雀与红嘴火雀、条胸火雀的区别在于其尾巴下方的黑色标记。某些亚种可能与詹姆斯火雀极为相似,但总体上颜色更深,更少粉红。亚种间在羽色上有细微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东南部和南部,从塞内加尔向东至埃塞俄比亚,然后向南至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和坦桑尼亚,经莫桑比克至南非东开普省。
其他:灰顶火雀有五个亚种,其中L. r. landanae亚种因喙色不同而有时被视为独立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顶火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顶火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