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红尾鸲

Daurian Redstart Phoenicurus auroreus

北红尾鸲(英文名:Daurian Redstart,学名:Phoenicurus auroreus),是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鸟类。俗名: 灰顶茶鸲、红尾溜,分布于亚洲温带地区的开阔空间,如开放森林边缘、灌木丛、茶园、公园和人类居住地附近。雄鸟具有灰色冠部、黑色脸部和橙色下体,雌鸟整体褐色,两者均拥有橙色侧尾和白色翼斑,翼斑形状和尾部色彩是其显著特征。

外形特征:体长14-15厘米,体重11-20克。雄鸟有灰色冠至颈背,黑色脸和喉,黑色翅膀带有白色翼斑,橙色臀部和外侧尾羽,中央尾羽黑色,腹部橙色。雌鸟上体中褐色,下体淡褐色,翼斑和尾部模式与雄鸟相似。幼鸟上体暗褐色,有斑驳的斑点,下体有褐色斑点,臀部狭窄的锈色,黑色尾,白色翼标记如成鸟。

鸣叫特征:鸣唱是一系列短促、甜美、大多下降的乐句,通常以1-2个短而清晰的音符开始,接着是刮擦的颤音和喘息的闪烁,伴有清晰的滑音。叫声包括高音尖锐的“tsip”或“fit”,“teck teck”警报声(组合为“fit wheet”),以及快速的敲击声“titititik”。

生活习性:栖息于稀疏的亚高山林、河岸灌丛、次生林、灌木丛、开阔地、靠近人类住区的区域、花园和公园。活动于海拔2800-3700米之间,冬季降至海平面至2000米。迁徙物种,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的种群迁往中国南方、韩国、日本、台湾等地过冬。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月至6月在南西伯利亚,蒙古和西藏则为5月至8月。巢由稻草、树皮、苔藓和根须制成,内衬细草、毛发和羽毛,置于地面洞穴、树洞、岩石、墙壁、河岸或悬崖中,旧建筑的横梁上或建筑工地,通常低于1.5米。每窝产卵3-6枚,蛋壳颜色从粉红、白色到淡绿或淡蓝色,带有淡暖棕色斑点和斑纹。

区别辨识:白顶溪鸲区别在于:白顶溪鸲头顶为亮白色而非灰色,背部更黑,双翅无白斑,腹部颜色更深红。与白喉红尾鸲区别在于分布地域、喉咙颜色(白喉红尾鸲有白喉)、以及双翅白斑形状的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大部分繁殖范围内普遍,但在北部边缘罕见。在朝鲜半岛是常见的繁殖、迁徙和越冬物种。在日本,一个小的繁殖群体于2010年在长野县被发现。

地理分布:繁殖区包括中国中部、东部,俄罗斯东南部,蒙古东北部,中国中央地带和韩国。非繁殖区覆盖中国南部、印度东北部。迁徙至韩国、日本、中国东南沿海、台湾和东南亚部分地区过冬。

其他:北红尾鸲属于欧亚大陆紧密相关的一支,与赭红尾鸲、霍奇森红尾鸲、白翼红尾鸲和阿拉善红尾鸲关系密切,这些物种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分化。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北红尾鸲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北红尾鸲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