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蚋莺(英文名:California Gnatcatcher,学名:Polioptila californica),是雀形目蚋莺科蚋莺属的鸟类。尤其是沿海鼠尾草灌丛。因栖息地丧失而受威胁,其北部亚种被列为濒危物种。
外形特征:加州蚋莺体型小巧,身长约9.5至10.6厘米,尾长4.4至5.3厘米,体重介于5至7克之间。全身羽毛呈灰色调,雄鸟头部具有光泽的黑色冠羽,雌鸟则更偏向棕色。尾羽大部分为黑色,边缘狭窄的白色尖端。两性均有一双细长的黑色尾巴,尾羽外缘有细微的白色边线。雄鸟的下体和头部为灰色,背部和翅膀略带棕色色调。雌鸟则全身更显棕色,尤其是在背部、侧腹、腹部和臀部。雄鸟在繁殖季节拥有黑色的冠羽。
鸣叫特征:加州蚋莺的叫声似小猫喵喵叫,音调起伏,易于识别。
生活习性:加州蚋莺偏好栖息在干燥的灌木丛环境中,如沿海鼠尾草灌丛、沙漠灌木和沿海沙丘灌木。它们通常成对出现,偶尔加入冬季混合鸟群。以小昆虫和蜘蛛为主食,飞行敏捷,常在灌木丛中穿梭觅食。
生长繁殖:加州蚋莺为一夫一妻制,双方共同参与巢穴的建造、孵卵及幼鸟的抚育。巢为锥形,每窝产卵3至5枚。繁殖季面临高巢穴掠食率,但通过持续的重筑巢穴和延长的繁殖周期,一年中可尝试多达10次筑巢,成功养育3窝幼鸟。幼鸟通常在离巢数月内建立配偶关系。
区别辨识:加州蚋莺与黑尾蚋莺相似,但可通过其更暗的灰色下体、尾羽上较窄的白色边缘以及独特的叫声来区分。此外,雌雄个体在颜色上有细微差别,雄鸟具有明显的黑色冠羽。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1993年,加州蚋莺的北部亚种因沿海鼠尾草灌丛的严重破坏被美国政府列为受威胁物种。其栖息地的保护成为自然社区保护规划(NCCP)项目中的关键因素。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州沿海地区以及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州和下加利福尼亚南州。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其栖息地多样,包括沙漠和海湾灌木丛。在加州,严格限制于沿海鼠尾草灌丛。
其他:加州蚋莺的研究在过去十年内有所增加,尤其是在美国的分布和生态研究方面。然而,大量信息仍散见于笔记、口述报告和未发表文献中,缺乏系统性的科学研究。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加州蚋莺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加州蚋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