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西比绣眼鸟(英文名:Principe White-eye,学名:Zosterops ficedulinus),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由Gustav Hartlaub于1866年首次描述。以独特的白色眼环而著名,全身呈暗橄榄绿至灰色,主要栖息在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内部森林的树冠层。由于栖息地丧失,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外形特征:普林西比绣眼鸟长约10.5厘米,体重7至8克。成鸟具有窄而淡黄白色的眉线,黑色的眼纹穿过面部两侧,显眼的白色眼环。上部暗橄榄绿色,略带棕色,头顶颜色较深,臀部和尾羽上覆羽更鲜艳和绿色;飞羽和尾羽黑褐色,边缘橄榄绿,初级飞羽覆羽深棕色;头部侧面灰白色,斑驳的暗橄榄灰色,颈部侧面暗橄榄棕色;下体白色,泛黄,喉咙和上胸部隐约带有暗色条纹,胸侧和腹部染有橄榄棕色;翼下覆羽白色;虹膜非常浅棕色;喙为角质棕色;腿为棕灰色。雌雄相似,幼鸟描述未知。
鸣叫特征:发出干燥、芦苇般的啾啾声作为联系叫声,这是它们存在的重要信号。
生活习性:这种鸟在森林树冠和种植园内的高大树木中活动,通常以小群体形式加入混杂物种的群落。它们在成对、家庭群体和最多十只个体组成的群中觅食,经常与白顶绣眼鸟、Anabathmis hartlaubi和多氏仙鹟等混合群中觅食。主要以昆虫和浆果为食,从枝条、叶子和其他植被上捕捉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九月开始。筑巢为一个精致的开放杯状巢,悬挂在分叉的树枝下,每窝产3至5枚蛋。关于繁殖行为的其他信息缺失。
区别辨识:普林西比绣眼鸟可能与白顶绣眼鸟一起出现在混合物种群中,后者体型稍大,头部更白。通过白色眼环和特定的叫声可以区分。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
地理分布:仅限于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Príncipe Island),主要分布在岛屿南部地区的山丘森林。
其他:普林西比绣眼鸟是限制性分布物种,主要存在于普林西比岛的EBA(Endemic Bird Area)。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普林西比绣眼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普林西比绣眼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