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鹛雀

Rufous-tailed Babbler Moupinia poecilotis

宝兴鹛雀(英文名:Rufous-tailed Babbler,学名:Moupinia poecilotis),是雀形目鸦雀科宝兴鹛雀属的小型鸟类。体型中等(约15厘米),全身呈现暗褐色调,具淡色喉部,翼尖带锈色,尾长且凸。分布于中国中部,包括甘肃南部、四川和云南西北部。2021年被新增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

外形特征:宝兴鹛雀体长约15厘米。上体为棕色,头顶至肩背略带锈色,后背至尾羽渐变为更强的栗褐色。上翼和尾羽呈更鲜明的栗色。冠部、颈背及上背部为暗淡的中棕色,带有锈色倾向。眼上纹为石灰色,眼周至耳羽区为淡灰褐色,间有细窄的石灰色条纹。下巴、喉部及上胸为白色,侧胸和上腹为灰棕色,向内逐渐变为淡黄色至腹部,下腹至大腿及肛周区域则为更深的土黄色。虹膜颜色为棕色至浅红棕色。喙为棕色,基部较淡;腿脚为浅灰棕色至深棕色。雌雄相似,幼鸟上体为棕色,尾羽覆羽及尾羽为锈色,眼上纹不明显。

鸣叫特征:其鸣唱时,喉咙鼓起,发出清晰而快速的'phu pwiii'声,类似于人类先呼气再吸气的声音,有时会以短暂的'chit'声开始,尤其是在兴奋时。受惊扰时,会发出一系列短促的颤音组合,如'tu-chit-tu'、'tu-chit-tu-chu'、'ti-tu'和'tu-chip-tu',通常在鸣唱前发出。

生活习性:宝兴鹛雀栖息于中国中部的山林地带,偏好密集的灌木丛,高度大约在2-3米左右。其以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时行动较为迟缓。在开阔处也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生长繁殖:关于宝兴鹛雀的繁殖生态信息较为有限,但可推测其繁殖习性与同属的其他物种相似。

区别辨识:宝兴鹛雀与其它同属物种相比,色彩较为暗淡,标记不那么鲜明。其最显著的辨识特征在于栗色的尾羽和较短的喙,以及独特的鸣唱。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保护级别:Ⅱ级(2021.02.05)

地理分布:宝兴鹛雀分布于中国中部,包括甘肃省南部、四川省和云南省西北部。

其他:宝兴鹛雀原属Sylviidae科,后分类调整至Paradoxornithidae科。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宝兴鹛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宝兴鹛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