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相思鸟

Red-billed Leiothrix Leiothrix lutea

红嘴相思鸟(英文名:Red-billed Leiothrix,学名:Leiothrix lutea),是雀形目噪鹛科相思鸟属的鸟类。又称: 相思鸟、红嘴玉、五彩相思鸟、红嘴鸟,因鲜红的嘴而得名。这种圆胖、色彩鲜艳的鸟活跃于森林底层,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东部和越南东北部,亦被引入夏威夷、日本等地。红嘴相思鸟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橘黄色的胸部和醒目的红色喙,尾羽末端向外弯曲。

外形特征:红嘴相思鸟体型约14-15厘米,体重18-28克,头部、颈背和背部呈现橄榄至灰绿色,脸部、眉纹和眼环明亮奶油色至白色,耳覆羽淡黄灰色,亚须纹橄榄至黑橄榄色,喉部亮丽的黄橙色,下巴黄色。腹部和臀下覆羽淡黄色,两胁淡橄榄灰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色,外侧边缘黄橙色,隐蔽部分橄榄褐色。次级飞羽基部黄橙色,形成闭合翅膀上的小方形斑块。所有内侧初级飞羽近端三分之一鲜橙至猩红色。尾羽深叉,末端黑色光泽,尾羽羽轴向外弯曲。雌雄相似,但雌鸟略小,颜色可能较暗淡,头顶更偏绿色橄榄色,耳覆羽更灰,翼斑更暗淡和较小。

鸣叫特征:鸣唱为一系列断续但悦耳的音节,包括刺耳的斥责声、叽叽喳喳声和重复的“彼得-彼得”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从海平面至2000米的山地,偏好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混交林中的灌丛或竹林,偶尔在林缘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在非繁殖季节更为群居和游荡,曾观察到上百只的大群。鸣唱全年持续,尤其在繁殖季节和就寝前最为频繁。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4月下旬至6月,筑巢于各种类型的森林中,巢呈深杯状,由叶梗、竹叶、草等构成,内衬细根或纤细草茎,悬挂在离地面0.5-1米的灌木或矮竹枝上。每巢产卵3-5枚,卵呈绿白色至浅蓝色,散布暗斑。

区别辨识:与其他鸟类相比,红嘴相思鸟的红色喙和黄橙色喉部非常醒目,尾羽末端的特殊弯曲也是辨识关键。雌雄差异细微,主要在于雌鸟可能颜色较暗淡。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Ⅱ级(2021.02.05)。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东部和越南东北部的东洋界。在夏威夷、日本、留尼汪岛、欧洲部分地区有引种。

其他:红嘴相思鸟在不同的岛屿上人口波动大,原因尚不明。在夏威夷群岛,它利用多种本地和引进植物觅食和筑巢,栖息于各种生境,包括原生和外来森林,海拔从海平面至超过4000米的山峰附近。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嘴相思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